东北网虎林9月15日讯 全国唯一一位连续两届获得“群星大奖”的艺术家陈光,是从我市走出去的著名作曲家,他从乡村走向城市,把对家乡山水、风土人情的眷恋,化作创作的动力,创作出了一首首动情的歌。陈光用跳动的音符解读东北文化,用一颗赤诚之心照亮了百姓的精神家园,用自己毕生心血写就了一曲曲朴实而又真挚的奉献之歌。
陈光,1958年生人,首都北京人,随父母在虎林学习工作20多年。从事歌曲创作20多年来,陈光共创作了300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众多作品在由阎维文、佟铁鑫、殷秀梅、张也、魏金栋演唱后,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唱,尤其是近年来与著名词作家车行合作,完成了一批歌颂时代主旋律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由殷秀梅演唱的《天安门》,阎维文演唱的《为祖国祝寿》、《为家乡做点事》,谭晶演唱的《母爱如山》,刘和刚演唱的《父母的生日你还记得吗》等各种题材的歌曲。这些作品通过大型文艺晚会、音乐电视片等多种形式,登上了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更为广阔的艺术舞台,让更多的人听到了他优美的旋律。
作曲家陈光:“我是两岁随父母到咱们这个黑龙江虎林当时叫八五零农场五分场二队,现在是红星农场二连,一直在(虎林)上小学、中学,参加工作以后又到咱们粮食青年点、商业青年点,这过程中还学过医,后来又考到文工团,从文工团又考到牡丹江师范校,陆陆续续在虎林24年的时间。”
在虎林生活、工作的24年间,生活的艰辛和磨练,让陈光逐渐对歌曲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曲家陈光:“当时在粮食青年点的时候就开始创作,我们在农场种参,人参工,我们当时有个叫李军的,我们俩共同创作一个叫“头顶蓝天,脚踏深山,同村里面来会战,我们是参场的种参工,个个都是英雄汉”,那时候我就为这个谱曲,我们青年点同事一起唱这首歌,那时候就对创作特别感兴趣。”
生活中的陈光,非常平易近人,也非常的健谈,他说自己有着许多的爱好,喜欢摄影、爱好滑雪、常爬山、旅游。说到谱曲,他说要感谢一个人。
作曲家陈光:“我学音乐,第一是爱好,还有一个我的恩师,当时二中的单敏老师,是我的音乐老师,他领我正式踏入音乐之门,那时候文化大革命期间,二中有个宣传队,他开始让我学吹笛子,后来让我弹三弦,最后让我拉手风琴,是这个手风琴成就了我一生的事业。”
1984年,因为拉得一手漂亮的手风琴,陈光作为特殊人才从虎林文化馆被引进到北京房山文化馆,先后担任了房山区文化馆辅导员、副馆长、馆长和房山区文化委员会文化科科长、房山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个人理想和事业的结合让他有更大的空间进行词曲创作。30多年来,他用手中的那支会写歌的笔记录着他对东北家乡秀美山川的款款深情。2007年,陈光以歌曲《大山里的小姑娘》获得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在这首作品中,陈光既展示了他对音乐独特的捕捉视角,也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幸福美好生活的信心,这也成为他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同年5月,陈光又凭借《幸福百姓家》摘取了他继2007年后的第二个群星奖。陈光的作品中,数量最大的就是对农村、农民的歌唱。对于作曲家而言,每一个音符都是生命的光芒、灵魂的火焰。陈光在北京、东北都有着多年基层经历,同时他在虎林上山下乡之际,也有了丰厚的乡村生活积淀。陈光总是能够汲取、提炼最有地域特色的素材,并对各地尤其是华北、东北的民间歌曲汇总打底,锤炼出自己的音乐语言,创作出风格突出的音乐。
作曲家陈光:“我的作品里,其实所写作品除非有特殊要求,只要涉及生活、工作、写家乡、赞家乡这种歌曲,基本都是用咱们东北的元素,它给人一种很抒情、很宽广、很大气、很厚重(的感觉),东北人的性格从我的作品里能展现出来。”
《大山里的小姑娘》、《美丽乡村》、《再上那高高的兴安岭》等歌曲,生动表达出陈光对家乡黑土地的深情。他的这些歌曲,往往在成功构思出一个主题的基础上,通过简化、繁复、删短、扩充等旋律展开手法,使得主题不断强化,词曲节奏时而拉宽,时而提速,力度的变化和装饰音、延长音的点缀,让旋律更加深入人心,听过后让人产生一种余音不绝、音犹在耳的感觉。陈光笔下的旋律总是色彩明亮,形象鲜明,织就出农村生活的美好画面,具有强烈的民间气质和大众风格。
作曲家陈光:“就是说确实虎林给了我这种基础,这种基础到北京大平台上有所展示,而且我还有一种想法,我们虎林出去的人,不说个个都是精英,我们都想为虎林、为家乡争得荣誉,争得光荣,我们在外边的虎林人都很骄傲,回来以后也是想为咱们虎林创作一些歌颂虎林、赞美家乡、歌颂虎林这种变化,歌颂虎林这些美景(的歌曲),我们有想法,而且在酝酿中,我估计我们在今年年底就能创作出一批专门写虎林素材的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