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虎林9月10日讯 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黑龙江省科学院自人与生态科学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共同开展珍宝岛湿地本底资源综合调查,历时1年,完成了本底资源野外调查工作及书籍初步编撰工作。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及时了解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分布状况和变化,从宏观尺度上掌握珍宝岛湿地国际重要湿地野生动植物总体情况,为珍宝岛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和基础数据。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植物、动物两大部分。充分考虑了保护区地理地貌特点。对保护区野生植物多样性、植物种的多样性、植被多样性、保护植物、经济植物做了调查分析。对保护区野生动物栖息地状况、兽类资源、鸟类资源、爬行类资源、两栖动物资源、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保护管理建议。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天然的维管束植物571种,其中包括蕨类植物10科11属17种,种子植物90科294属554种。原黑龙江珍宝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中记录为87科221属393种野生植物。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6种,分别为人参、野大豆、刺五加、黄檗、胡桃楸、水曲柳。黑龙江省珍贵保护树种5种,分别为黄檗、蒙古栎、胡桃楸、山槐、水曲柳。保护区有药用植物291种。
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脊椎动物361种,包括兽类44种、鸟类224种、爬行类8种、两栖类8种、鱼类75种、圆口类2种。原黑龙江珍宝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中记录为290种野生动物。保护区现有保护鸟类106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43种,黑龙江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47种,列入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52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4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丹顶鹤、白头鹤、金雕、白尾海雕。
目前,综合调查数据的各项内业资料汇总、数据整理与分析工作已基本完成,本底调查书籍已初步编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