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虎林革命老区已成为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日益提高的新天地。1949年在9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8.570户、35,493人,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2万元,农村播种面积只有13,636公顷,总产量3,528吨。农村人均收入建国初期无统计资料,到1958年才29元,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950年只有94万元,城市居民存款1953年只有1万元。教育方面只有1所中学,在校学生126人,卫生方面只有1所医院,10张床位,以上这些简单数字、充分反映了旧中国留给虎林人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事业上的贫困落后面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现在的发展变化、用翻天覆地、旧貌新颜、沧桑巨变等各种词汇都并不夸张。据2003年底的统计,全市总人口31.7万,境内有两个森工局,六个国营农场,市辖7镇5乡85个行政村,全市耕地总面积已达450万亩,年均粮食产量在120万吨以上。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1亿元,增长11%;公共财政收入实现3.7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额分别完成41亿元、21.9亿元、3.5亿美元,增长39%、18%和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1万元和1.33万元,增长15%和11%。公共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五项指标总量及增速位居鸡西各县区前列。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大力扶持骨干企业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户。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在春涝、洪灾等不利影响下保持稳步增长,荣获全国产粮大县“八连冠”。 突出旅游品牌塑造,实施了珍宝岛博物馆、湿地科研监测管护平台等景区项目建设,成功举办生态荷花节,“珍宝岛”、“二战终结地”品牌倍受青睐,我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沉着应对俄罗斯政策调整、消费疲软的影响,优环境、建基地、引大户,推动对俄经贸平稳运行。商贸、物流、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亿元,增长11%。
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坚持“招大引强选优”,创新体制机制,着重推行小分队招商,承办了全省中小企业主食加工项目对接会,哇哈哈、中粮、湖北福娃、北京大兴华、鑫宏等大企业相继入驻,深加工、财源型、全产业链项目实现新突破。全年引进项目55个,实现到位资金46.5亿元,增长50%。落实领导包抓、领办代办等制度,加快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7.6亿元,增长31%,我市在鸡西项目拉练评比中蝉联第一。并建起了珍宝岛药业、绿都集团、清河泉热能公司等支柱企业。工业园区即将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虎林成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全省第一个主食加工业试点市。——城乡建设统筹推进。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完善和品位提升,实施了道路改扩建、迎宾公园等10项重点工程,加快建设虎林至虎头一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数量、规模为历年之最。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虎头滨江丽景小区、六人班农民住宅小区等投入使用;新增省五星级村2个,我市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扎实开展污防设施改造、机动车尾气检测和退耕绿化等工作,我市进入省级生态市行列。珍宝岛湿地获得“美丽中国、魅力湿地”特别关注奖,虎林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审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面向全省公开招聘各类人才132名。建成高级中学新校区等一批教育工程,成功举办“绿野放歌”巡演和全市第四届运动会,推进食品药品、卫生计生、就业再就业工作,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低保、医保、救助等社会保障全面提标,我市成为全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市。狠抓信访、安全生产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民群众安全感增强、幸福指数一路走高。老区虎林成为一个争创绿色发展新优势,正在赶超跨越、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幸福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