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创建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老区的范围很广,分布于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89个县、旗、市、区、人口2亿多。
老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战略基地和主要舞台。党在革命老区培育了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造就了大批治党、治军、治国的领导骨干,积累了根据地建设和治国安民的经验,从而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老区人民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和无私奉献,是新中国的祭基石。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跟着党、艰苦卓绝、前赴后继,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光荣传统。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老区人民。我们要把老区的精神和传统世世代代传下去,永远发扬光大!
虎林是全国1389个老区之一。早在1930年初,中共满洲省委即派人到虎林一带开展党的地下活动,1933年4月在虎林九牌(今忠诚乡仁爱村)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1934年3月成立中共虎林区委,1936年7月正式组建中共虎林县委。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完达山浩瀚的林海一度成为抗联五军、七军的重要活动基地。烽火十年,英勇顽强,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当时中共虎林县委先后两任书记李一平、徐风山和抗联七军军团以上领导干部就有八位牺牲在虎林抗日战场上。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有党的基础,很快肃清敌伪势力,建立起人民政权,被称为孤岛红旗,是当时全东北五十三个红色根据地之一。在解放战争中,约占当时虎林人口60%左右的青壮年参军参战,全力支援解放战争,有200多名烈士牺牲在全国各地战场上。建国后,虎林老区人民又会同十万专业官兵和数以万计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支边青年,在亘古荒原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开发建设北大荒。
虎林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从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先后形成了以抵御外敌入侵、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抗争为标志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标志的人民民主革命精神;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标志的北大荒精神。
以上三种精神,既是全国老区精神的组成部分,又是具有虎林地方特点的虎林老区精神。只有广泛深入地宣传老区精神,才能增强老区意识;只有广泛深入地宣传老区精神,才能增强老区意志;只有增强老区意志,才能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老区精神。发扬老区精神,并不是单纯地承认历史、勿忘老区、继承传统,而是要用老区精神促进老区建设,尽快改变老区贫困落后面貌,把老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我们虎林就是要通过宣传老区精神,发扬老区精神,为建设绿色虎林、小康虎林提供精神动力。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不断推进绿色产业战略升级,加速建设高水平的经济强市,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简称老促会,是全国性的具有特殊性的社会团体。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批老将军、老部长离休后,纷纷回老区老家走访慰问,看到了老区由于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差、资源未得到开发利用,人民生活仍处于贫困状态。据此,他们向党中央提出加快建设老区的建议。中央对此极为重视,特批准成立全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老区的省市县区也相继成立了老促会。 虎林老促会是1995年由当时的中共虎林县委批准组建的。老促会的主要任务是在当地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研究,发掘老区历史,宣传老区精神,促进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的着眼点是总结交流老区工作经验,向主渠道各有关部门反映老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促进各职能部门多为老区办好事、办实事。虎林老促会自组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省、鸡西市老促会的领导下,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先后撰写了二十多万字虎林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经验和调查报告,在全国、省、市各报刊上发表文稿近百篇,宣传了虎林老区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编辑出版了虎林革命斗争史三部曲(《虎林抗日烽火》、《虎林红色根据地》、《虎林军垦之光》),为当代和后代提供了历史资料和爱国主义乡土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