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外媒看虎林 正文 >

[深圳晚报]穿行虎头,揭秘“东方马奇诺”

2015-08-19 04:08   来源: 深圳晚报   作者: 王远昌   编辑: 刘吉盛
 

 

穿行虎头,揭秘“东方马奇诺”

时间: 2015-08-14 10:15 来源: 深圳晚报

 

虎头地下要塞遗址。

藏匿于百年老树树根下隐秘的要塞入口。

日军散落在西猛虎山的巨炮弹头。

孩子们在射击口采摘野花。

  深圳晚报特约撰稿 王远昌 文/图

  1945年8月9日,抗日联军与苏联红军共同攻打虎头要塞,双方激战18天,在强大攻势和猛烈炮火的轰击下,“北满永久要塞” 大部被摧毁,虎头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

  虎头,位于中国东北部边陲虎林市东部65公里处的乌苏里江畔,与俄罗斯达里涅列钦斯克市(伊曼)隔乌苏里江相望。日军侵占前,它是虎林县城所在地。1938年日本侵略者将虎头划为特别国境,县城遂迁至黑嘴子(今虎林市区)。这个在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小镇,无论是从“二战”的终结之战,还是1969年3月发生在这里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都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战略位置。

  站在虎头镇“乌苏里江第一塔”眺望,乌苏里江水绕虎头镇而过,由江畔向北、西、南伸延,虎东山、猛虎山、虎北山、虎西山、虎啸山等山丘,组成了连绵起伏的丘陵群,其地形恰似一只凶猛的老虎,伏卧在十余公里的江段上。靠近乌苏里江地带山势较为平缓,丘陵起伏不大,是中国东北部边境最易登陆的地带之一,也是进入腹地的捷径便道。隔江伊曼市又恰是前苏联远东最大的军事要冲,工业重地伯力和海参崴的中心,西伯利亚铁路的咽喉。日军侵占这一边境重地后,将它作为把守后方、掠夺并且运送资源返回日本、进攻前苏联的桥头堡。

  为达到长期占领东北、完成对苏战略进攻的准备,实现在远东扩张范围的野心,日本侵略军于1933年完成哈尔滨至虎头段军事铁路的修筑,并在黑龙江与苏联接壤的3000多公里边境线上,陆续修筑了多处军事要塞。据考证,投资和规模庞大,设施先进,结构复杂,军事部署强大,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就是虎头要塞。当时日本关东军认为,它是依战争需要和近代先进技术相结合而修筑的巨大杰作,胜过法德两国相互在莱茵河畔修筑的“马奇诺”和“杰克福里德”两要塞。日陆军总部自评其为“北满永久要塞”、“东方马奇诺防线。”

  血泪之地暗无天日

  从始建的那天起,整个要塞工程的施工始终都是在戒备森严的状态下进行的。据镇里的老户回忆,当年日军用红涂料在广阔的要塞区边缘撒个大红圈,当地曾有一刘姓农民误入圈里砍柴,日军用刺刀将他挑死后焚尸示众。圈外附近路口、河口均派兵把守,并派特务不断搜查抗联及苏军情报人员。沿江更是高度戒备,居民全部迁走,日军昼夜沿江巡查;江面捕鱼的渔民统一着装,并面向日军站岗人员撒网拉网,以防用渔具向苏军投送情报。阵地内日本军人也要持关东军司令特发的通行证,参与要塞工程设计的日本人放回后经常遭受宪兵审查。

  进入要塞挖掘的劳工,一部分是战俘,一部分是“浮浪”(日本人对无业游民和农民称呼),主要来自辽、吉、黑三省及山东、安徽等地,以强征伪满报国队、诱骗等手段,押上闷罐车运抵。

  为防渗透出密情,将要塞永久蒙上神秘的面纱,施工进入尾声时,日军将这些劳工一批批杀掉,全部结束后,千余劳工被下毒酒药死。虎头要塞国境守备队被俘日本上等兵冈崎哲夫,在《日苏虎头决战秘录》书中叙述,“那些从山东运来的苦力们,不堪忍受沉重的体力劳动,经常结伙逃往对岸的苏联,他们尚未跑到冰封的江面中央,即被我们士兵射中打死。但劳工受不了折磨和随时有挨刺刀的可能,一直没停止过逃跑,结果绝大多数人没有逃出就被打死。”他在书中还写道:“昭和18年(1943年)某日,要塞施工完工,日军举行庆祝竣工的宴会,将俘虏劳工人员集中在猛虎谷的洼地里,用酒肴欺骗劳工说犒劳他们。被诱骗赴宴的劳工中有一人设法逃避而躲进工棚,最后被粗暴地拉到宴会现场。进行到高潮时,一些人似乎察觉到不妙,惊恐地跳了起来想逃离洼地,在一片吼叫和杯盘狼藉中,重机枪喷出了火舌,会场倾时化作血腥的屠场,尸体堆积将洼地填平。”后来发现,这个洼地只是虎头几座万人坑中的一座。

  李丛田老人在全中国解放以后到小白塔道北开荒,一犁下去趟出来的是白花花的人骨头,返回来一犁,又是白花花的人骨头,从此这地再也没人忍心去耕种,一到晚上,磷火荧惑,好似无数冤魂仍在泣诉着昔日日本侵略军犯下的滔天罪孽。

  中苏联手同探虎头

  日军在1932年进行哈尔滨至虎头的军事铁路施工时,就引起了东北抗日联军的警觉。抗联七军、四军、五军,从要塞始建的那天起,便与苏军默契地配合,不断地派遣情报人员,坏扼制军事工程顺利进行,为摧毁地下要塞,消灭日军做大量战斗前的准备。

  家住虎头的老地下党李连生曾介绍,他与几位中苏军事联络员,负责收集日军构筑要塞的总体布局、进展速度等各种前沿情报。1938年8月抗联七军得知大批劳工在修日本兵营和地下军事要塞时惨遭迫害的消息后,冒死展开解救。挑选30名精干战士,趁夜色潜入日军工地,第二天外围派两个连兵力接应,解救出200多名劳工,其中70多人志愿参加了抗日队伍。

  为偷袭苏联,日军在修筑要塞同时开始挖掘穿过乌苏里江底直达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的地下隧洞。当隧洞修过俄罗斯境内伊曼河时,洞内突发大水,将隧道淹没,这是抗联第七军里应外合,与苏军合力爆破的战果。

  随着日军实施“拉网”战术,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于1940年秋命令虎林境内的抗联部队,除少数同志留下进行敌后斗争外,大部分分批突围,于11月2日安全转移到苏联境内整训。1945年7月19日奉中共中央之命时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的李克农、伍修权乘飞机抵达前苏联,与苏军商讨解放东北的事宜,后派经苏远东军特训的第10先遣队被空降到虎头东麓,将沿途侦察的情报电报给总部,为苏军炮兵轰炸虎头要塞提供了准确的射击位置,使苏军在进攻时伤亡降低到了最低点。1945年8月9日,抗日联军与苏联红军共同攻打虎头要塞,双方激战18天,在强大攻势和猛烈炮火的轰击下,“北满永久要塞”大部被摧毁,虎头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广场竖立着抗日英雄雕塑群像。

虎头要塞博物馆的壁画《虎头之役》显示激战场面。

虎头影视城再现了日伪统治时期虎头镇风貌。

  虎头激战18天,“北满永久要塞”全部炸毁,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此真正落下帷幕。包括维诺格拉格夫少将在内的1490余名苏军官兵为攻克虎头献出了他们的生命,而多年为抗击虎头要塞日军而战死的抗联官兵总数至今没有考证准确。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拉开了太平洋战争序幕,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全面扩大。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26日,即日本宣布投降后的11天里,盘踞在虎头地下军事要塞中的,日军近2000名残余势力仍在负隅顽抗。在抗日联军和苏军的合力打击下,要塞于26日被彻底攻陷,“二战”的最后一战以虎头日军的覆灭为终结。虎头,成为“二战”落幕之地。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与中国抗日武装一道对盘踞在中苏、中蒙边境的日军发起全线进攻,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战略反攻的大幕。

  苏军轰炸虎头要塞2小时

  在东北抗日联军长期侦察和打击的基础上,苏军于8月9日零时决定,派司令扎赫瓦塔耶夫中将指挥远东第一方面军第35集团军步兵66师、363师、264师和109筑垒守备队,总兵力达2万人,飞机99架,各种火炮100余门,坦克130辆,对虎头日军发起迅猛的进攻,并强渡乌苏里江和松可察河。至2时,阿布江、临江台、下水捞等虎头要塞边境7处监视哨所均被拿下,虎头边境线已被苏军控制。此时,日军重炮火对苏重要军事、交通设施轰炸也十分疯狂,苏日双方炮火划破了虎头地区的夜空,苏空军派49架伊尔-4轰炸机,在50架歼击机掩护下,对虎头要塞日军炮兵各中队进行2个小时轰炸,并切断虎头至内地的铁路和公路。

  8月10日,苏35集团军第264师,第1056团、1058团等向纵深推进,为攻占虎头镇和码头发起5次冲锋,双方展开殊死搏斗,最后攻下虎头镇及码头,并在我国境内军事力量的呼应下重新标定下一轮打击目标。8月12日以后三天里,苏军又发起第二次总攻。空陆呼应,以优势兵力和火力对日军火炮阵地及要塞设施进行毁灭性破坏,其中陆军在坦克的掩护下,进入日军阵地与其展开白刃战,双方死伤惨重。昼夜不停的炮火,使虎头战区的天空被炸得昏天盖地,白天也像傍晚。

  “二战”幸存日本士兵冈崎哲夫回忆这几天战斗时写道:“阵亡者一天天增多,地下要塞的出入口、交通壕,尸体扔得到处都是,尸体上缠着一圈圈绷带,有的头发被血凝固得像一团沥青,凡是肌肉丰满的地方都长满了蛆虫。”

  天皇的投降广播听不太真切

  截至8月15日,苏军占领了近一半山顶,消灭了几支炮兵部队,但由于日军洞内防范严密,大量日军仍凭借坚固的地下地上设施反抗,有一半的山顶工事仍被日军占据。曾参加过虎头战斗的日军山西荣少尉的战斗日志记载:“8月15日接近中午时分,收音机收听到东京广播,那是天皇的电台播音,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天皇的‘玉音’广播像患感冒似的,模糊得听不太真切,所以司令部都不信是‘玉音’。”这时,战斗司令官大木正大尉怒斥道:混蛋!关掉收音机!哪里有什么陛下广播,分明是削弱友军战斗力的谋略。这句话使整个司令部及士兵挣扎到最后,直至葬送几乎所有官兵的性命。

  8月18日,苏军为减少兵力和军备损失,派被俘的原日军虎头港务局长毛利和当地的关帝庙里的崔老道(地下党员)一同赴要塞内劝降。副官中野利一大骂毛利是“叛徒”、“卖国贼”,接着拔出战刀劈死了毛利。苏军极为震惊和愤怒。18日当天就向日阵地发起了暴风骤雨般的猛烈炮击,一些地下要塞墙体严重崩裂坍塌,引爆了几处日军存放炸药和炮弹的地下掩体,一时山坡砂石如浪击礁,山顶如火山爆发。以后一周的时间里,苏军猛攻不停,同时占据各山顶,寻找井口、气口和暗堡暗道,采取逐个洞穴清理的战术,投放装满数包炸药的麻袋、汽油等。对藏在深处的日本兵施放瓦斯气体,使要塞接连崩塌,大量的日军死在洞中。

  当年只有13岁的冯玉福老人对那场战争耳闻目睹,他回忆说:“老毛子(苏联人)打到山顶上,可是小鬼子(日本人)在地底下,抽冷子扫几枪。老毛子攻不进去,就从江边运来毒气弹和鼓风机,守着洞口用鼓风机呼呼往里放毒气,有的还直接往洞里放汽油火烧鬼子。就这样山顶上的阵地一个个攻占,山底下的隧道一条条被炸掉,大批日军官兵被永久地深埋在地下。8月26日,苏军集中了30门野战炮和1000余名士兵,将虎啸山的顽敌团团包围起来。这时日军才认识到,继续顽抗必是死路,于是有的士兵弃阵而逃,53名日军士兵束手被擒。当日下午3时左右,虎头要塞的最后一伙隐藏洞里的残兵,即守备猛虎山中部一座山丘(中猛虎山)的日军守备队炮兵二中队被全歼。

  虎头牺牲的抗联官兵总数不详

  至此,虎头激战18天,“北满永久要塞”全部炸毁,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此真正落下帷幕。包括维诺格拉格夫少将在内的1490余名苏军官兵为攻克虎头献出了他们的生命,而多年里为抗击虎头要塞日军而战死的抗联官兵总数至今没有考证准确。

  为了铭记沉痛的历史,从1991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开掘和清理虎头地下军事要塞主阵地猛虎山段的地下穹窖,现已挖掘、修复加固3800多延长米,并在遗址之上修建了展示侵华日军罪证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的专题型博物馆“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知名红色旅游景区。又在猛虎山山顶修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由抗战老红军、原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巍然屹立在纪念园最高处,碑后侧两个车轮状构件,象征着战争的车轮被正义的力量阻挡在中国虎头,“二战”战车在此止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此落下帷幕。

  几十年来,造访虎头要塞的原日军官兵、相关学者,来自海内外的游人们,无不感慨:“战争不仅是人类的灾难,更是制造者自掘的坟墓!”

 
 
虎林新闻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虎林新闻网 XXX(署名)”,除与虎林新闻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467-5822213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虎林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东北网网台  鸡西新闻网  中共虎林市委宣传部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建议IE5.0以上版本 1024X768以上分辨率浏览网页 )
邮箱:hlxww@126.com 电话:0467-582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