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市辖7镇4乡85个行政村,区域内有两个森工林业局和6个国营农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虎林市委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省委和鸡西市委的的安排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利契机,积极创新发展理念,明确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发展举措,有效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准确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更是我们虎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武器和行动指南。
1、努力把握第一要义,解放思想谋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从解决制约发展的思想问题入手,组织开展了以“继续解放思想,谋划科学发展,建设神态虎林”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努力破除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妄自菲薄、无所作为的思想,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思想,坐而论道、置身事外的思想,主动从不合时宜、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传统观念、习惯做法和机制体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牢固树立永不懈怠、勇争一流的观念,自强不息、大有作为的观念,勇于创新、敢闯敢干的观念,从我做起、大局为重的观念,为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2、努力把握本质核心,保障民生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情于民,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积极查摆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了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科技振兴、教育均衡、公共卫生、文化繁荣、社保普惠、平安建设等八大民生工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住房、就医、行路以及文教卫生、社会救助等事关民生热点、难点,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努力把握根本要求,统筹协调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五个统筹”是内在的统一,贯彻“五个统筹”要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兼顾到各个方面,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突出问题,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致力于推动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协调发展,使经济社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认真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常规发展与跨越发展的关系,发展“好”与发展“快”的关系,既追求经济社会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又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和生态环保相协调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完善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立足市情实际,谋划完善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做强绿色产业、建设生态虎林为目标,坚持“五市并进”(工业强市、农业富市、口岸兴市、旅游活市和生态立市)战略,打造六大加工基地(农产品加工、畜禽产品加工、北药开发、木材加工、山产品加工和新型能源开发)的总体思路,确定了“两年打基础、三年大发展、五年翻一番”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1、坚持工业强市,做强立市主导产业。围绕做强绿色主导产业,坚持规模化、高效化,推行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打造六大加工基地,增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农产品加工基地,以水稻“吃干榨尽”、大豆综合利用为重点,以绿都集团和珍宝岛生物工程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产业链和产品群,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带动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提档升级。畜禽加工基地,以娃哈哈乳业为龙头,加快引进梅林正广和禽类加工项目,大力培育生猪、肉牛、羊等加工龙头,推进企业技改扩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建设我省东部知名的肉乳加工基地。北药开发基地,以珍宝岛药业和乌苏里江药业为龙头,扩大刺五加系列产品规模、加快血塞通冻干粉针和血栓通胶囊项目建设,走高端化、高新化的研发之路,形成“大品牌、多种类”的产品体系,创建国家级北药开发基地。木材加工基地,以双叶茂盛木业、东方红木业为龙头,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形成专业配套协作生产体系,延长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终端产品,把木材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山产品加工基地,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扶持绿都蜂业开发高档保健品,引进企业建设食用菌、山野菜、浆果等山产品加工项目,实行标准化生产经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新型能源开发基地,以清河泉热电公司、华电集团为龙头,引进先进技术,大上新型能源项目,推进清洁生产,加快生物质能、风能和沼气开发利用,建成新型能源生产基地。
2、坚持农业富市,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优农村经济结构。围绕我省实施千亿斤粮产能工程,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两牛、鹅鸭、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构建多元化养殖业格局。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水稻、大豆、乳品等精深加工,扶持壮大绿都集团、娃哈哈乳业、清河泉米业等骨干龙头。发展订单农业,密切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间利益联结,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加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粮食、畜禽、经济作物和水产品四大绿色食品基地,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加强生产各个环节的监管,生产纯真的绿色食品。加强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加速用现代科技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完善农业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条件和能力。积极转变农业经营和农村组织方式,大力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加速农转非、农转工步伐。
3、坚持口岸兴市,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抓住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和我省建设哈牡绥东对俄加工贸易区的契机,按照基础支撑、基地先行、产业跟进的思路,凝聚各类发展要素,建设大通道、打造大口岸。优化通关环境。完善口岸长期发展规划,加强与俄方的互动,完善双方口岸基础设施,增强通关能力。培植经贸主体。坚持实施大户牵动战略,采取引扶并举的办法,引进外地边贸大户,扶持本地边贸队伍,培养边贸人才,支撑口岸发展。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向俄罗斯腹地、欧洲部分市场进军,加强与俄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形成多元化开放格局。加快进出口基地建设。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对俄轻工产品生产企业,建设俄进口木材加工基地,搞好万亩绿色蔬菜出口基地建设,以贸兴业,扩大过货,努力把虎林建成对俄贸易集散区。
4、坚持旅游活市,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坚持以大产业、高效益为目标,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品牌优势,加快旅游资源开发,以人流带物流、商流和资金流,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加紧开发珍宝岛、虎头要塞两大世界级旅游品牌,加快珍宝岛景区开发建设步伐,完善4A级虎头景区。精心搞好乌苏里江景区景点规划建设,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与全省旅游大框架衔接。加强旅游景区道路建设,构筑旅游交通硬化网络,彻底改善旅游交通大环境。完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宣传,提高虎林美誉度,促进我市接待型旅游向产业型旅游转变。积极培育壮大第三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以餐饮、商贸、住宿等为重点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发展以物流、金融、通信、评估、信息等为主的新兴服务业,不断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
5、坚持生态立市,推进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保护、建设与利用并重的原则,把生态环保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壮大的立市之本,不断推进生态建设、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为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狠抓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湿还草、水土流失防治、垃圾污水处理工作;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0%;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建立生态屏障,保护好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对大气、噪声、水体的环境监测,发展环保产业,加速对污染企业的改造,大力发展集中供热、热电联产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加速资源循环利用。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速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方式、生产模式、消费习惯,加速可再生物资回收利用,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三、强化载体活动,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们坚持以开展大项目建设年、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启动年、改善环境改进作风建设年和城乡环境整治年活动为载体,把四个“主题年”活动贯穿于学习实践的全过程,以载体活动的创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今年1-5月份,全市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8亿元,财政收入1100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1820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3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8%、22.9%、10.9%%、64%和16.6%。
1、全力开展大项目建设年活动。牢固树立上项目就保增长、促发展的理念,谋划了102个扩大内需项目,确定了29个重点项目,实行了市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责任制、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多次组织定向定位招商活动。今年1-5月,全市启动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8个,到位资金57914万元,同比增长125.9%。石青山风电场一期工程、虎林污水处理工程、双叶茂盛木业木材精深加工、珍宝岛湿地青龙湾景区等29个重点项目,已启动实施20个,完成投资11998万元。
2、开展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启动年活动。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定了创建方案,出台了造林绿化三年规划和2009年实施方案,大搞造林绿化。全市“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2.59万亩,完成鸡西下达任务的117.7%;城区绿化面积305亩,绿化覆盖率达到19.7%;高标准绿化村屯55个;绿化省县干道和乡村道路228.5公里,栽植树木112万株。
3、广泛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年活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理念,加快城乡道路建设,实施了主街区道路改造,启动了153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建三江-虎林-鸡西高速公路已进入征地环节。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资源,促进了城乡居民在住房、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均等化,新增就业285人,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2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2.5万平方米,落实泥草房改造面积17万平方米,城乡低保受益人数达1.66万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3%。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绿化美化、整修道路、清理边沟、柴草垛出村等全面展开,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4、深入开展改善环境改进作风建设年活动。牢固树立环境是硬品牌的理念,制定了改善发展环境“十不准”规定和责任追究办法,狠抓党风政风行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行了全方位包乡扶村制度,全市从市直机关到乡镇部门、从市级领导到普通干部,都积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帮助解决造林绿化、环境整治、备春耕生产等方面的难题,形成了结对帮扶、真情投入、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已落实包扶资金100多万元,有力推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