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乌苏里副刊 > 散文 正文
 
那夜的烛光
 签发时间 2008-09-11

  在平淡的生活经历中,有几处闪烁着莹莹的光芒,成为记忆中永恒的坐标,也正是这每一次心灵的悸动,使我逐渐领悟了生命的意义和信念。有一盏烛光,若有若现地闪亮在我眼前,每当走回往事,仿佛就擎着瘦弱的蜡烛和摇曳的烛光。

  在我十五岁那年,惜别了父母泪眼模糊的身影,走出乡村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田园,孤身一个来到陌生的城市里读书。天似乎一下子变远了,地也一下子宽了,而我却愈发地渺小了。面对繁嚣的都市和校园冷漠的围墙,只感到茫然和无助。真想再回到广阔的原野中,自由地奔跑,躺在麦秸垛里,看天上流云,背一段诗;日落时,应着妈妈的呼唤,跑回家去......所有对家人的思念,对陌生的惶恐都写在厚厚的日记中,窄窄的诗行里,没有人走进我的心隅,替我擦去深深的乡愁。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生活中,我仍旧热情、开朗,大多时间里把自己静静地安置在教室的那个角落,认真地听课,贪婪地读书、写稿子。文学早已是一个永不言语的知己,但萦绕在我内心深处的仍是挥不尽的忧郁。晨时,望着咫尺天际升起的一轮希冀,影印的只是孑然的背影;日落时,独坐窗前,透过玻璃,体贴脉脉的树叶在金色的夕阳中沉醉不已,一阵风过,仿佛在讲述过去和未来的故事。看到落雨,更是飘红无数,唯有难缀心头泪!走进雨中,闭上双眼,想象自己飘落在朴素的家园中,伸出手去,淋湿的是一瓣寄予的乡思。冬天时,一个人跑到大门口,把脸贴在冰冷的铁栏上,看一趟趟车驶来又离开,那时,只渴望出现一张熟悉的面孔,哪怕一个微笑也好!黑色的夜、白色的雪、昏暗的灯,把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直到眼里流出了泪,才慢慢地回去......

  当那盏瘦弱的烛光在偶然间燃起来时,这种徬徨的心绪才走到阳光下。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学校停电,不上晚自习,整个校园洋溢着一种放纵的快乐,许多同学在打雪仗,欢笑声、惊呼声使人感觉好象又回到了童年的天真时代。我抱着几本书,从宿舍楼向教室走去,短短的距离我走得很慢,身旁快乐的情绪稍稍感染了沉闷的我。走到教室,推开门的一刹那,突然被屋子里的景象打动了:屋子里四周零落地燃着几根蜡烛,摇摇曳曳,朦朦胧胧,象飘忽不定的心事。光晕中,看不到蜡烛后面的面孔,仿佛圣诞节的烛光中。同学们有的在唱歌,有的在看书,也有的几个聚在一起私语,没有人注意到我,没有人知道她们所创造的这一意境感到了我。窗外是无所顾忌的欢笑声,窗内温馨,那一时刻,那个季节,那个年龄,踟蹰的我终于找到了一盏可以指引我的灯,那不是什么辉煌,仅仅是立于课桌一角的烛光。

我的心静极了,甚至有些安详,一个人轻轻地笑着,走到自己的书桌旁,点燃一根红红的蜡烛,打开日记本,写下那一刻的感到。侧头望去,从身旁的玻璃中看到烛光下并不明亮的脸,但眼睛是亮的,对于我来说,一盏烛光就是一分期待,一盏烛光就是一分感动。即使现在想起那夜的情景,仍有心动的感觉。

  就是这盏烛光,照亮了以后的路,无论在毕业分配的困苦时期,还是在生活中被打击,无法战胜自己时,只要想起多年前那个普通的夜晚,只要想起桌角那忽明忽暗的烛光,就有一种希冀激动着我。知道,世上没有什么真正的困难能击败一个人,重要的是走出自己,寻一方光明,照亮自己,即使瘦弱,也要永恒。

来源: 虎林新闻网
作者: 王莉 编辑: 刘海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相关评论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艺术节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