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虎林12月13日电 东方红,王震将军亲自命名的地方;
东方红,珍宝岛畔的一颗耀眼明珠。
经历了44年的风风雨雨,东方红林业局走出了一条在曲折中前进的路;沐浴着新世纪的朝阳,东方红林业局闯出了一条在前进中振兴的路。
“2006年实现社会总产值53029万元,是2001年的187.9%,实现利润4103万元,是2001年的1405%。5年间实现社会总产值277340万元,实现利润1.4亿元。”这一组数字,见证了国有企业的超凡气魄,展示出了企业走向振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骄人业绩。
“在经济上做文章,在实字是下功夫,打管理牌,走创新路,企业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现任局长张雷的这一席话,诠释了企业的经营之道。
打管理牌靠管理创效益
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振兴的金钥匙。
管住“钱匣子”。财务管理废除“内部银行”,全面实行基层单位“报帐制”,变二级核算为一级核算,实现了现金流动周转,杜绝了资金体外循环;先后两次大幅度调整会计人员的任职单位,为财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创造了有利的工作环境。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出“核呆”政策的历史机遇,处理银行呆滞贷款4685万元,使企业卸下了历史包袱。
狠抓主材源。木材生产严格执行“三总量”采伐限额,层层签定责任状,一级对一级负责。按照“木材生产全程承包责任制”,从伐区设计开始,直至把木材运到贮木场缴库为止,整个生产过程包括成本、产量、优质材比重、资源管理、安全生产等各项指标全部承包给林场所,实行重奖重罚。木材销售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竞价制,强化全过程监督,木材立米售价连年呈上升趋势,今年突破了1000元大关,达到1095元,名列全省森工前列。通过调整木材经营理念,加大木材售价力度,压缩各种费用支出等有效措施,企业共增收节支8041万元。其中2001年增收1334万元,节支170万元;2002年增收2585万元,节支197万元;2003年增收516万元,节支178万元;2004年增收2361万元,节支700万元;2005年增收1,639.5万元,节支138万元;2006年增收4,360万元,节支156万元。
森林资源管理,全面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对101,339公顷重点公益林严格实行禁伐和管护,对133,349公顷的一般公益林实施保护和培育;对109,257公顷的商品林实行有计划采伐。推行“森林案件责任追究制”,在林政检查站等交通要道设立多处“电子眼”,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全程监控;组建了行政督察大队,强化公安局森保大队和林政检查站的力量,构筑起强大的森林资源防护体系。与此同时,坚持打击与管护并重的原则,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恢复,2001年以来,有林地面积增加了0.5%,活立木蓄积增长了12.3%;森林覆被率增长了0.5%。
加大了计划、合同、劳动工资等管理力度,出台了企业管理规章制度13章160条。物资采购实行专口负责制,大宗物资由局采购办统一办理,每年可节省资金80余万元;劳动工资实行部门联审制,确保了工资的真实性;合同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制。2006年,东方红林业局被省工商总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
走创新路 向创新要成果
几年来,东方红林业局创新经营理念,紧跟市场经济步伐,大刀阔斧抓改革,助推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将汽运处138台汽车实行产权转让,盘活资金104万元;通讯处整体出售给鸡西电信,盘活存量 资产580万元;对矿泉水厂、水泥厂、箸业公司等单位实行民有民营;豪森木制品厂、机电厂、石场苗圃等进行股份制经营,实行国有民营。将职工医院、局宾馆、物资局、广电局等单位推向市场,变支为收;对部分闲置资产,废旧物资竞价拍卖等等。企业每年减少管理费、维修费260万元。
深化了机构改革。局机关干部由258人,精简到161人,压缩了37.6%,减少费用139.8万元。对全局实行了新的定岗定编,非生产性人员减少了25.6%。对1,006名职工进行了转岗分流,对2,432人进行了一次性安置。
深化了管理体制改革。将社区服务中心一分为四,分别成立社区、热力公司、自来水公司、液化气站,并全部推向社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森调设计实行集中管理,分场固定作业;将管护大队充实到林场,增强了管护力量;将基层所属的福利厂、创多农副厂等小厂站列为局直属单位,促其发展做强;实行集中办学,每年减少207万元。通过一系列改革,盘活存量资产2,100万元。
深化了分配制度改革。对基层领导干部实行了年薪制,对机关科室实行了岗位工资补贴,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几年来,全局职工工资性收入平均每年递增13.7%,工资标准由森工总局序列6级调升到序列1级。
深化了土地经营权改革。收回全局耕地,清丈造册,重新发包,企业不但一次性获得100多万元承包费,而且每年可获得土地租金数百万元;对有林地实行管护经营,全局发包责任区1,561个,总面积24.1万公顷,职工承包人数2,560人,年收取资源补偿费219.1万元,支付管护费104.8万元。
创新思维,实施科企对接,让科技出效益。与东北林大、东北农大、省农科院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服务、科技引进、科技推广活动。建立了科技推广站、土壤化验室等服务体系,先后对北药开发、五味子栽培、林蛙养殖、畜牧养殖等提供技术服务,引进了高油大豆、龙粳水稻、高产玉米、白瓜子、红小豆等良种50余种。实施了“两黑一红”发展战略,黑木耳种植数量达2000万袋,优质黑蜂数量达20000群,五味子栽培数量达4300亩,大田良种推广面积达4万亩。大豆、水稻、大棚蔬菜等6种产品被省绿办认证为无公害食品。
近几年来,东方红林业局打管理牌,走创新路,铸起了企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企业经营管理标兵单位”、“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先进集体”等一个个荣誉也激励着他们,在小康林区建设的征途中奋永争先,去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