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科教文卫 正文
 
铭记历史 传承抗战精神
  2016-09-05 09:43
作者: 周睿 刘甲明
来源: 虎林新闻网
编辑: 马婉莹
 

    东北网虎林9月5日讯 2016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纪念日。71年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以牺牲3500万人口的巨大代价换来了抗战胜利。而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的虎头战役,则在同年的8月27日才真正获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能够让人们铭记这段历史的虎头要塞,则成为全国二战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年代久远的要塞防御工事,因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的战场遗址而充满了无限神秘感,并吸引了广大中外游客前来探寻。

 

 

    虎头要塞的入口与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连接,经过博物馆长廊的系列遗迹展示和相关介绍,参观者对侵华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有了更加真实客观的印象。走进虎头要塞,人们将更加直观深刻的感受这段屈辱的历史。

 

 

    虎头要塞是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在中苏边境一带修筑的军事要塞群中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位于虎头镇周边完达山脉的丘陵地下。要塞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设施齐全,地下军事设施现存遗址有指挥所、发电所、弹药库、粮库、燃料库、兵营、将校间、医院、炊事房、浴池、厕所、上下水道及水井。从地下设施通向地面设有陷阱、射击孔,被日本关东军自诩为牢不可破的"东方马奇诺防线"。二战时期,在修筑虎头要塞期间,日本关东军共耗数亿资金,征用中国二十余万人来这里充当劳工,建成了庞大的进攻体系,成为“满”苏边境线东部左翼的核心阵地。这些劳工绝大多数都被残害致死,只有极少数生还,留下的幸存者用伤痕铭记着这段惨痛的历史教训,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李本乐是虎头红色旅游景区的一名解说员,同时他的爷爷也是修筑虎头要塞劳工幸存者之一。作为国内外游客与二战历史之间的桥梁,他深感肩负的责任。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在苏军强大攻势和猛烈炮火的轰击下,这个曾被关东军吹嘘为可坚持6个月、不怕围困的"北满永久要塞",仅用半个多月就被摧毁。同年8月27日,虎头要塞日军守备队炮兵2中队除53 人逃离阵地外,其余均被歼灭。至此,盘踞中国东北14年的日本侵略军被全部歼灭,虎头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据介绍,目前虎头要塞对外开放的部分为战后抢修出的,仅占全部要塞整体的1%, 而这部分遗址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站的重要标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大冬会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