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国内新闻 正文
 
中国力争2010年粮食产量继续达5亿吨水平
 签发时间 2010-02-03

    新华网北京2月3日电 题:中国力争2010年粮食产量继续达5亿吨水平

    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蔡敏 刘宝森

    连续6年实现粮食增产增收后,中国仍然对粮食生产保持高度警惕,为防止可能出现的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依旧把“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放于首要位置,并出台了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促进粮食生产。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粮食产量于2007年首次超过5亿吨,并连续3年保持这一高水平。历史上,中国粮食产量仅于1998年达到5亿吨水平,此后即出现回落。

    分析人士说,在没有大灾大害的前提下,中国将力争2010年粮食产量继续保持5亿吨的高水平,为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打好农业基础,同时遏制国内通胀预期。

    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5.3亿吨以上,2020年达到5.5亿吨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保证农民获得更多的农业生产补贴。

    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是近年来中国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给予的四项最重要的补贴。2009年中央财政对此投入了1230亿元,同比增长19.4%。粮食连年增产的实践证明,“四补贴”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稳定发展。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新增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同时,扩大了农机补贴领域,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设备首次纳入补贴范围。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并通过收放储稳定粮食价格合理水平,包括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扩大销区粮食储备规模;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等等。

    农业大省安徽的农委主任张华建说,“粮食生产说到底是农民的选择,农民为什么要选择种粮,第一是粮食价格有保障,第二是种粮有‘四补贴’,有这两条农民种粮收益有保证,积极性自然高涨。而这正是今年粮食稳定高产的重要保证。”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朱恒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相关评论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艺术节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