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将“魄力”定义为胆识。领导干部无不希望自己有魄力而被人称道。那么,怎样才算有魄力呢?
胆子大不等于有魄力,敢于坚持党性原则才是真正的有魄力。有魄力就要有胆量,但有胆量不一定就是有魄力。一些领导干部遇事不做调查研究,也未经慎重思考就乱下结论、盲目拍板,不可谓胆子不大,但这并不是有魄力。还有少数领导干部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为了追求个人享乐、树立个人威信,而顶风违纪、以身试法,这也不是有魄力,而是胆大妄为。只有当为了维护党性原则,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勇于把个人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不怕被误解、不怕“穿小鞋”,敢于否定过时的经验和条条框框,在尊重科学、坚持真理的前提下大胆决策和处理问题,才是真正的有魄力。邓小平同志在第三次复出后,仍然坚持“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前途高于一切”
的信念,冒着再次被打倒的危险,领导全党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表现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非凡魄力,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吹得大不是有魄力,敢于坚持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有魄力。有的领导干部做工作只是为了应付和讨好上级,干工作时,用喊口号来体现落实指示坚决,用大场面来体现开展工作扎实;汇报工作时,把准备做的说成是已经做的,把一项工作好说成是全面建设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极少数人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自己敢于和善于弄虚作假而不脸红当成是有能力、有魄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就因为它像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让一些人由此得到了好处。从这个意义上讲,敢于冲出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的怪圈,坚持说真话、报实情、干实事,旗帜鲜明地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是真正的有魄力。
架子大不是有魄力,敢于接受群众监督才是真正的有魄力。有的领导干部喜欢摆排场、讲派头,下基层都要警车开道、前呼后拥,刻意营造一种高高在上、不同凡响的氛围。笔者认为,这样做与其说是显示自己作为领导的威严,不如说更多的是因为害怕与人民群众接触多了,大家对自己知根知底,进而被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被人“评头品足”、“说三道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胸襟坦荡、光明磊落,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肝胆相照。只有敢于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纳入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才能说明自己真正做到了堂堂正正、心底无私。这是党的性质宗旨所要求的,也是人民群众所期待的。
脾气大不是有魄力,敢于平等对待下属才是真正的有魄力。在认识和衡量魄力上还有一种偏差,那就是把脾气大、爱咋呼当成是有魄力。有的领导同志听不进不同意见,下边说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就要训斥指责;不了解具体情况,下边做的和自己要求的不一样,就要臭骂一顿,以此显示自己能力高、水平高、要求高、标准高,显示自己抓工作有力度、有魄力。殊不知,有理不在声高。有魄力,必须以过硬的能力素质作支撑。作为领导干部,不能以权压人,让人惧怕,而是要以理服人,让人佩服。只有比部属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大胆果敢地进行决策和组织落实,才能显示出领导干部的魄力。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对部属动辄训斥指责,是浅薄和无知的表现,只能给人留下笑柄,降低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能够平等对待部属,敢于放弃权力因素而更多地运用非权力因素的影响来开展工作,更能说明领导干部有魄力。(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