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国内新闻 正文
 
公民说话要靠好制度而非坏脾气
 签发时间 2009-11-13

    11月11日上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10名人大代表到广州市环保局调研。调研现场,代表邓成明正在发言时遭环保局长打断,这位人大代表不满被插话离开会场。当时该代表欲就汽车尾气问题发问,环保局长在其离场后表示LPG清洁无需再争论(11月12日《南方日报》)。

    人大代表和环保局长的“顶牛”,虽然很尴尬、很火药,但是却也很活泼、很生动、很鲜活。大多数人大代表,都是很温和的。在先前,还从没听说哪位人大代表为了捍卫自己的话语权,而以离席这种极端方式抗议的。所以,民意都很追捧这位愤而离席的人大代表。因为在大多数公众看来,人大代表就应该是为民说话,就应该这么牛的。

    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看,监督与被监督、调研与被调研者的这种碰撞、异议,对于“和而不同”的公共空间的打造,是一件幸事。从某种程度上看,多一些这样的“顶牛”、论战,人大代表的话语权才会更好的得以保障,公众的利益和诉求才会更好的得以表达,公共利益和公共管理部门也才会形成良性互动,也只有通过这种“顶牛”式的思辨与沟通,才能达成共识,才能促进社会认同,并最终结晶成为国家权力、制度设计和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来源。

    但问题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这种“顶牛”事件太少了。这次走火,只能说是这位人大代表的脾气有点儿坏,这位环保局长的性子有点儿急。坏脾气遭遇了急性子,纯属偶尔的擦出了这一点儿火花。在大多数时候,要么,人大代表保持沉默,或随声附和,而不是为民仗义执言、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浪费了自己手中的话语权。要么,公共管理部门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冒,人大代表的话语权及其所承载的公共利益诉求,与公共管理部门脱节和断裂。于是,日久天长就造成了公众的话语和权益“被代表”,公共管理部门的懒政,并伤及公共利益和政府公信。

    我们应该意识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日益开放,在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背景下的公共空间,各种不同声音、不同诉求越来越多。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以说是这些不同声音、不同利益诉求得以表达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渠道之一。作为人大代表,应该珍惜和捍卫自己的话语权,应该将公共空间的各种不同声音和诉求,传达到管理部门,从而形成有效的监督和互动。从这一点上说,我们真的需要这样有个性的代表,需要他的这种坏脾气。每一个人大代表,其实都应该像他一样,敢于表达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敢于用甚至有点极端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话语权。

    但问题是,在我们的人大代表中,像这样坏脾气的太少了。人大代表的职责履行,人大代表话语权的保障,公民说话的权利,是靠坏脾气,还是靠好制度?是由个性决定还是制度决定?答案不言自明。所以,我们应该追问:个人的个性魅力如何能升华为公共空间的一种基本品质和属性?如果这种个性,不能成为共性,或者说不存在这种升华的可能,那么人大代表与环保局长的这次“顶牛”,也只能限于一次意外,一次走火,一个花絮的范畴上,完全没有必要过度阐释和解读。一句话,这种“顶牛”还需要来的更多、更猛烈些。(石敬涛)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朱恒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相关评论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艺术节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