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国内新闻 正文
 
“教师进城”何以沦为权钱交易的标的物
 签发时间 2009-09-17
    河北武安教育局8月19日晚进行人事变动,局长冯云生将离任。多名知情人证实当晚冯云生签署了大批调令,将数百名农村教师调入城市。在办理这些调令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腐败行为,而且形成了比较一致的“价码”。

“河北武安教育局长免职当晚签发数百封调令”,从媒体报道的标题中,不难看出公众和舆论的焦点集中于权力滥用和官员贪腐上。这从“权力不用,过期作废”“权力的最后疯狂”等网友跟帖里也可窥得一二。

应该承认,这是基层权力失范和城乡差距共同作用下的怪现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和城市教师相比,乡村教师目前不管是收入待遇、工作生活环境以及事业发展空间,还是能享有的城市公共服务状况,都存在着巨大落差,这无疑是大批乡村教师费尽心思,甚至不择手段往城市里调动工作的动力之源。而一些职能部门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一把手”权力独大,予取予夺的超强支配能力,则使大批乡村教师“人往高处走”的合理诉求,沦为权钱交易的标的物。

说实话,河北武安事件能够公诸于众,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如果不是“化零为整”的突击调动有悖常态激发公愤,并具备“教育局长、免职当晚、集中签署数百调令、价码”等吸引眼球的元素,断难进入媒体视野。然而,这一小概率事件,却足以让坊间盛传的“教师进城”路径———“托关系、花银子”的潜规则依附于现实案例浮出水面:乡村教师之窘迫无奈、权力之张狂无忌、权钱交易之丑陋龌龊,穷形尽相,毫发毕现。

对于河北武安事件剖析和检思,平衡城乡学校间诸般差距、规范行政职能部门的权力运行,固然是其中应有之义,却不免有老生常谈之嫌,且失之于太过高蹈和宏大。河北武安突击调动乱象的潜在问题,是教师的非正常流动,或者说是教师流动的非正常状态,如果进一步深入探究,则关乎教师的非职业化生存现状。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朱恒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相关评论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艺术节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