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国际新闻 正文
 
供应链区域化趋势只是经济全球化的过渡阶段
 签发时间 2009-09-01
 

    

有英国媒体近日刊文称,国际供应链发展的新趋势将是跨国制造商逐渐放弃全球供应链,转向区域化供应链。其主要依据有两点:第一,能源价格的高涨和能源供应不足使国际运输成本攀升。第二,全球制造业向亚洲新兴经济体集中,产生了“地域性风险集中,增加了系统受供应链断裂攻击的可能性”。

    事实上,这两点都站不住脚。第一,国际货物运输成本在短期内可能受到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但从中长期看,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运输费用占商品价格的比重是逐步下降的。第二,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布局决不是仅仅考虑国际运输成本这个单一因素,而是会综合考虑生产国的人力资源价格和素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政府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第三,制造业的转移和集中趋势,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力量自发形成的国际产业转移,这种产业转移带来了各参与国生产率的提升和居民生活福利的改善,其收益大于所谓的风险。

    所谓供应链发展的区域化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只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一个方面。讨论供应链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关系,离不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后两者的关系决定着前两者关系。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科技进步、更多国家实行开放政策、新兴市场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三大因素决定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但其发展进程是随着各国的政策博弈而曲折前行的。关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关系,被公认的主流观点是“兼容和过渡论”。那种认为供应链的区域化将颠覆全球化的观点,以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冲突论”为依据,在国际经济理论界已越来越多地受到批判。

    应该看到,区域一体化是对全球化的一种重要补充,并不排斥也不会取代全球化,而是与全球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在短期内可能存在矛盾,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正是因为这种对立统一使两者并行不悖。区域一体化在现阶段具有其必然性,它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化多边主义的组织与制度基础,区域一体化的成长也有利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区域一体化不代表会出现世界经济的地区分割。在供应链方面,区域化只能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阶段性形式。

    总之,在全球供应链的未来发展方向上,区域化只能是短期、局部和阶段性的,全球化才是不可逆转的长期和总体潮流。应该承认,由于国际能源价格的高企和其他条件的变化,可能会有一小部分企业转向区域化供应链。但全球供应链的基本格局以及新兴经济体在其中的地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发生显著改变。 (张 宁)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朱恒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相关评论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艺术节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