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国际新闻 正文
 
俄意欲巩固其战略后方
 签发时间 2009-08-06

    近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先后访问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与塔成功“修复关系”,并在独联体集安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与吉就增加俄驻兵事宜签署备忘录。作为俄罗斯的“战略后方”,中亚地区的重要地位又一次凸显。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联邦在继承苏联大部分遗产的同时,也延续了其对中亚地区传统势力范围的认知。分析认为,梅德韦杰夫此次出访中亚,目的在于修复与该地区各国的关系,力保俄罗斯在此地区的影响力和特殊的地位。

    中亚:风云再起

    7月30日至8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先后对中亚的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进行访问,并参加了在吉举行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梅氏访塔期间,双方就新能源和水电站合作项目进行了磋商,今年2月两国因俄在塔大型水电站项目建设所产生的不和由此化解。随后,俄吉领导人签署备忘录,据此俄罗斯将在吉境内建立第二个军事基地,从而为其在未来49年内向吉派驻一个营的兵力铺平道路。

    但参加会议的各国依然存在未解矛盾:除了白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未能如俄所愿签署建立集安组织快速反应部队的协议,前者也因俄白6月份的“牛奶风波”而拒绝从俄手中接收集安组织轮值主席国权力。此前,哈萨克斯坦《实业周报》还载文指出,俄在吉南部吉乌边境地区部署军事基地引起乌极大担忧,乌可能会根据此次集安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结果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

    中亚的周边地区也并不平静,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的冲突又陷入紧张态势。俄国防部对此发表声明,称若格继续进行挑衅,俄将保留动武权利。

    中亚:战略后方

    数世纪以来,俄罗斯政府一直将中亚地区作为独联体政策的重心。原因在于:首先,格鲁吉亚等国倒向西方后,俄欧洲部分面临的战略压力明显增大,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随之提升;其次,中亚地区的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蠢蠢欲动,对俄南部安全构成新威胁;再次,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丰富程度也使其成为美俄等大国的博弈舞台。另一方面,中亚国家奉行独立的内政外交政策,而俄罗斯在处理这些问题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2003年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后,中亚外交政策集体由亲西向俄回摆,以保护国家的切身利益。

    实际上,俄在吉已有一个小型空军基地,就在俄吉此次谈判前不久,吉政府刚刚撕毁与俄的有关协议,而与美国签订马纳斯基地(如图)的新使用协议,并未改变该基地的军事性质。再加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近来与格鲁吉亚等国频繁接触,俄再次在吉建立军事基地深刻地反映出俄对美军事力量深入己方腹地的巨大恐慌和誓与美国争夺中亚制高点的决心,以保持和扩大自身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

    中亚:博弈舞台

    苏联解体后,尽管俄政府一直努力维持在中亚地区的特殊地位,但近期的诸多事实却显示出该地区正在成为多国地缘政治利益竞争的平台。俄罗斯对中亚各国政府的影响力在今天更像是来自于美俄之间的博弈,原因除了美国借反恐战争打入阿富汗,介入此地区权力的争夺等外部因素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俄与中亚各国之间关系发展的必然,也是中亚各国为维护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俄中亚事务专家玛拉申科指出:“俄罗斯正在不可避免地被美国排挤出中亚:‘9·11’事件显示了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政策立场的不稳定性。”

    分析认为,以目前美军在中亚的军事力量来看,仍然无法撼动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绝对军事优势,难以对其产生过大冲击。但可以肯定,中亚地区必将成为世界多极化的一个明显标志地区。俄罗斯倘若要维持在此地区的影响力,除了改变其传统的帝国心态外,选择更现实的做法才有可能使其在此地区的利益博弈中取得较为有利的优势。俄罗斯为了维护其在中亚的影响力,必须保持与有关方面的合作,否则俄终将会再次面临失去势力范围的痛楚。 (郑兴 胡楠)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朱恒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相关评论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艺术节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