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国际新闻 正文
 
美国东亚政策的三大变化
 签发时间 2009-08-03
     美国对东亚一体化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最近发生的两个事例说明了这一点。

    

 
 
    在东南亚国家中,美国同菲律宾的往来非同一般。撇开美国对菲律宾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不提,仅以奥巴马所说:侨居美国的菲律宾人足有400万之众,“每天为我们这个国家的各个领域做着贡献”,就足见两国民间关系之久远。从国家关系上讲,美菲两国还签署了包括共同防御条约和共同防御援助协议等一系列涉及安全问题的协议。
 
一个是克林顿国务卿参加东盟系列会议期间,代表美国政府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签署该条约是加入东亚峰会的条件之一,美国此举引发了其可能加入东亚峰会的联想。另一个是美国提出了“湄公河流域开发计划”,介入到东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当中。参加东盟会议期间,克林顿与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湄公河下游流域国家外长同时会晤,商讨加强环境、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提议国际河流管理机构湄公河委员会与美国密西西比河管理委员会建立“伙伴关系”。

    这两大举措表明,美国对东亚一体化从消极观望转向积极介入,从双边为主转向加入地区合作机制。布什政府时期,美国与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韩国签署了双边自贸协定,并探讨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签署类似协定,但是对参与东亚一体化机构有所保留,担心“泛亚”合作机制妨碍美国行动自由,削弱其影响力。除了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这一“跨太平洋”机制外,美国并未与东盟谈判建立区域自由贸易区,也没有参与“东盟+1”、“东盟+3”、东亚峰会等“泛亚”合作机制。

    面对“泛亚”合作机制的蓬勃发展,奥巴马政府政策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加大了对东南亚的关注度和投入。东南亚拥有近6亿人口,其中包括了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尼、美国盟友菲律宾和泰国。东南亚是美国第六大出口市场,还拥有多条重要海上通道。从改善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维护美国经济和安全利益来说,东南亚举足轻重,但布什政府对东南亚关注不够,前国务卿赖斯两度缺席东盟地区论坛、美国—东盟30周年峰会告吹等引起东南亚国家不满。今年2月,克林顿首访东亚时将印尼包括在内,并访问了东盟秘书处,表明奥巴马政府将加强与东南亚的关系。

  二是重视发展问题。奥巴马政府将发展、外交、防务并列为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突出了发展问题的地位,以更好地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在奥巴马政府的亚洲优先议程中,发展问题的排序靠前,发起湄公河流域计划体现了奥巴马政府对发展问题的重视。

    三是加大“公共外交”和民间交流,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奥巴马政府“放下身段”,“倾听”东亚国家声音,重视推动民间交流。克林顿在两次东亚之行中,均重视与大学生、非政府组织、妇女组织等开展交流,在各国草根阶层中改善美国形象。

    美国积极介入东亚一体化,将对该地区国家的政策选择产生影响,同时也引发东亚合作中的“大国竞争”的议论。以湄公河流域为例,该地区已有日本发起的湄公河流域合作计划。日本2008年1月与湄公河流域五国外长举行了外长会,公布了大规模经援计划,计划建立横贯缅甸、泰国、越南的“东西经济走廊”,5年内邀请1万名湄公河流域国家的青年访日等。(孙 茹 )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朱恒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相关评论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艺术节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