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锁定无公害,项目建设立足可持续发展,旅游追求原生态……“绿都”虎林市生态型经济展现生机。
虎林天蓝水清地绿,生态优势得天独厚,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近年来,该市把生态环保作为立市之本,强力推进生态建设、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以开展大项目建设年、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启动年和城乡环境整治年活动为载体,千方百计做强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叫响绿色品牌。依托生态资源优势,虎林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走出一条从绿色食品到无公害有机食品再到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率先在全省启动农业GAP认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推行质量监测。2008年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认定面积137万亩,无公害食品认定面积135万亩,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面积45万亩,是我国首批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种养加无公害食品整体推进县。引进一批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循环利用项目,打造粮食加工、北药、木材、新型能源四大产业集群。绿都集团领先食品公司年加工方便米饭800万袋,远销俄罗斯、韩国等国。珍宝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年可加工米糠1万吨,生产米糠油1000吨,可就地转化全市90%的水稻副产品米糠材料;利用大豆加工过程中的废料油脚,生产高附加值的大豆磷脂粉、药用磷脂粉。清河泉米业利用稻壳发电、供热,从稻壳灰中提取白碳黑,从白碳黑中提取炭化硅、单晶硅,同时生产钾肥等附产品,彻底消除了“黄色污染”。
项目建设立足可持续,环保项目成主流。虎林市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必须先过环保关。相继关停了26家重污染“五小企业”和3家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石青山风电场项目日前开工,建成后年发电3亿千瓦时,和燃煤发电相比,年可减排二氧化硫5100吨、二氧化碳27万吨、烟尘28.8万吨。投资近6000万元的北大荒米业稻谷综合加工项目,建成后年可加工稻谷30万吨,生产稻壳碳棒3.27万吨。污水处理项目、珍宝岛药业血塞通冻干粉针和血栓通胶囊项目、双叶茂盛木业木材精深加工等29个重点项目,已实施14个,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今年开工建设的71个扩内需保增长项目中,“生态型”项目有10个,夯实农业基础设施项目17个。今年,全市提出,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力争下降5%。
生态旅游品位不断提升,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虎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生态旅游发展迅猛。“红色”游加紧开发珍宝岛、虎头军事要塞两大世界级旅游品牌,开发建设二战终结地纪念园,打造战争遗址体验为主的虎头要塞景区;“绿色”游重新规划建设了中日友好公园、乌苏里江广场,开放绿色明珠观光塔,扩建天然浴场,打造以界江游览为主的江滨景区;“土色”游推出“农家游”、“渔家游”、“民俗风情游”等项目;加快珍宝岛湿地栈桥建设,开发青龙湾旅游区,打造以原始生态观光为主的湿地景区。截至记者发稿,今年以来虎林市接待游客8.2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378万元。
造林绿化整治城乡环境,建立生态屏障。坚持山、水、林、田、路一步到位综合整治。今年全市造林2.59万亩,高标准绿化村屯50个,绿化省县干道和乡村道路228.5公里,栽植树木112万株。明年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30%。截至5月中旬,全市农村清运垃圾出村1500多车,清理边沟18万延米,搬迁和规范柴草垛800多个,为争创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奠定了环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