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日本《经济学人》周刊7月14日一期刊登一篇署名文章説,世界金融市场已经开始关注美国赤字横流的问题;美国国债面临暴跌风险。文章摘要如下:
奥巴马政府正在最大限度地使用布什当政时出台的7000亿美元不良资产救助计划和新政权上台后推出的78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政府通过对美国国际集团和花旗集团等大型金融机构注入公共资金力求稳定金融系统,破产的通用汽车公司事实上已经被国有化,依靠政府的大包大揽求得重生。
这一系列大动作的资金来源就是国债。加之政府为应对经济低迷实施的减税政策,2009财政年度(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美国的财政赤字将达到创纪录的1.8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预计2010年度和2011年度仍将保持在1.3万亿美元和9000亿美元的高位。
市场对于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疑虑主要反映在国债价格下跌(长期利率上升)上。一直以来在2%到2.5%之间徘徊的长期利率在5月以后升至3.5%左右,6月10日更是一度超过4%。
美国国债的"次贷化"
截至今年5月,2009财年美国国债发行额已达1.2182万亿美元。
较之日本国债,美国国债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并且美国可以凭借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向全世界兜售美国国债。美国国债填补了因为超额消费导致的巨额经常项目赤字,成为了维持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始资本。
但是去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次级抵押贷款蒙受了巨大损失,美国国债又成为了救助那些自救乏力的大型金融机构和企业以及因负债累累而破产的个人的原始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