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平安农机”
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虎林市农机总站
虎林市区域内有省属6个国营农场和两个森工林业局,市辖7镇4乡、85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农业机械总动力50.77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5123台,联合收割机1845台。农机合作社7个,农机驾驶员6027名,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3%。
几年来,我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围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市,以宣传教育为手段,以加强执法监控为重点,做到了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安全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构建起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使农机安全工作得到了健康、有序、稳定发展,初步形成了 “政府主导、农机为主、部门配合、各方参与”的农机安全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了农机安全管理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9个,示范户270户。农机安全工作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单位”、 “全国农机监理系统行风评议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农机监理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农机标准化监理单位、省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先进单位。 2008年,虎林市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
一、创新工作思路,构建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是强化农机安全生产而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贯彻落实“平安畅通工程”的一项具体行动。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虎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将“平安农机”创建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抓,把“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纳入市“平安畅通工程”的重要内容,并列入市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印发了《虎林市关于 “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行驶拖拉机安全管理集中整治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成立了以农机总站站长,安监局局长、公安交警大队大队长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虎林市农机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责任。 “平安农机”创建镇、村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人员和措施,都主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开展工作。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作。市农机总站、安监局、公安交警大队建立了农机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情况互通和农机交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农机监理站定期向交警大队通报上道路拖拉机登记、驾驶证核发等情况,定期向安监局通报农机事故隐患及排查治理情况;市交警大队定期向市农机监理站通报拖拉机驾驶人员道路交通事故、违章等交通违法行为处罚情况。各方相互配合,密切协作,为农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教育服务,提高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
农机事故高发,很大程度上与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有关。为此,我们结合实际,连续开展了“送农机安全教育进乡村”、“农机安全教育进校园”等活动,营造出了“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的浓厚社会氛围。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农机年度检审、“全国安全生产月”、“黑车非驾”专项整治等有利时机,通过采取制作宣传牌、宣传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宣传单、致广大农机驾驶人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安全操作规程等形式多样的创建“平安农机”主题宣传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农机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按照创建要求,结合区域特点,在全市所有示范村积极开展了一系列 “平安农机” 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发放平安农机宣传资料、公开信5000余份。二是给示范村每个机手发放《维护农机安全生产,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市》的一封信,发动广大机手参与到“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中来。三是利用年检年审之机,组织拖拉机手进行复训,并观看安全教育警示片。四是向每个农机示范村发送一套农机安全宣传挂图,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机安全的局面。五是各分站给辖区每个农机户送一本《平安农机知识手册》。六是根据农时季节,安排农机监理分站监理人员给中小学校学生上“平安农机”课。七是组织各村农机管理人员和机手参加“平安农机”知识竞赛。八是结合农机业务办理,开展 “平安农机”咨询日活动。九是根据农时季节,各分站与每位农机手签订 “平安农机”《安全承诺书》。十是开展夏季农机安全慰问活动,专门到创建村贫困驾驶员家中进行慰问。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累计受教育群众达数万人,使“平安农机” 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了“开安全车、奔致富路”的良好社会氛围,普遍提高了农民的农机安全意识,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机安全生产。
三、创新措施办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我市“平安农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在深入调研、认真总结“农机安全村”创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虎林市“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选取示范乡(镇)、村工作中,重点选取了领导重视、基础工作扎实、农机拥有量较多,并且沿主要交通道路附近的3个乡镇、9个村作为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村。这些乡(镇)、村率先开展了“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积极完善了创建“平安农机”各项制度,落实了安全监管措施,并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乡(镇)村参与创建工作。
各示范乡(镇)、村都建立健全了农机安全管理组织。成立了乡(镇)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主任兼职农机安全管理员,制定了工作职责,并遵照执行。各示范村都成立了村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聘用1-2名驾驶员代表作为村农机安全员,积极开展村内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配合各农机监理分站定期检查辖区乡村道路、事故多发地段,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了《农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了安全生产责任。在“春耕”、“秋收”等农忙季节和重大节假日期间,市农机总站和监理站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处理农机事故。市农机总站与所属农机监理站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农机监理站和各分站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创建乡(镇)、创建乡(镇)同各村、各创建村同农机驾驶人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农机安全生产任务落实到乡、村,分解到基层,量化到项目,细化到人头,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保证了农机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筑牢了农机安全生产的防线。
四、创新管理机制,预防各类农机事故的发生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重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一是实行市、乡(镇)、村和有机户分级管理。市里有农机安全监理站,乡(镇)有农机监理分站,村有农机安全员,健全了市、乡(镇)、村农机管理网络。二是实行帐簿细化管理。市、乡(镇)、村建立了“两帐三簿”,即农机驾驶人台帐、农业机械台帐,农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记录簿、农机事故记录簿、农机安全生产检查记录簿。对农业机械入户、年检审及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学习、安全检查等情况,做到了基数清、情况明。三是建立健全了市、乡(镇)、村农机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四是加快发展基层农机安全组织。注重在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相对集中的村,以农机大户代表为核心,建立农机安全生产联合组,积极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户,使全市农机安全管理重心下沉,防线前移。
总之,通过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构建起了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防线”,实现了农机安全生产的全程监督管理。健全了乡(镇)、村农机安全管理组织,落实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加强了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加大了农机安全监管力度,监理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意识得到不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机械挂牌率、年检率,减少了管理上的盲区,使农机安全监管从“被动防范”转变到“积极建设、主动预防”上来。如宝东镇东兴村、宝东村、凉水村,耕地主要分布在301省道南侧。没开展创建活动以前,机手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误认为“我不上公路,就压自己家的地头,拖拉机落不落户、开车用不用证都无所谓”,“黑车非驾”十分猖獗。自开展创建活动以后,这几个村拖拉机入户率、年检审率、驾驶人持证率明显提高,农机事故率不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