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国内新闻 正文
 
中央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 3500亿投向生态和环保建设
 签发时间 2009-06-01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五年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更决定着中华民族长远命运。

    从实践来看,过去三年来,我国节能减排取得较大进展: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十一五”前三年累计下降10.08%;全国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不断降低,“十一五”前三年分别下降8.95%和6.61%。

    不过,这些数据还未能改变我国当前节能减排面对的严峻形势。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过去为快速增长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映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因此,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而此次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也完全有条件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换代。

    但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带来的GDP下滑压力,使得不少地方和部门把“重中之重”的“保增长”,简单理解为环境保护的“硬杠杠”可以宽一宽、节能减排的“紧箍咒”可以松一松。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成为“两高一资”企业死灰复燃的推手,频频挑战环保红线……

    如果不重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把资金再次投入到高耗能产业中,一味强调快速增长而忽视“好”字当头,就可能导致经济增长与此前提倡的抑制高耗能产业发展的思路相违背,重回老路。

    现在,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历史考验中华民族能否进入发展新境界的“试金石”,不仅考验的是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此项工作中的具体政策执行,更考验的是推动节能减排和发展模式转型的国家意志。

    令人欣慰的是,决策者持续高度关注这一工作。此次国家扩大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有3500亿元投向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或许此数额还不能完全满足节能减排的需要,但无疑有助于在环境基础设施和环保能力建设方面,推动这项功在千秋的战略任务。□(文/健君)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朱恒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相关评论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艺术节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