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国际新闻 正文
 
全球经济"驱动机"失灵 世界经济"版图"剧变
 签发时间 2009-05-14

    新华网专稿:当前这场发端于美国、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尚无消停的迹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上周却在国会作证时称:美国经济将在"今年年底前"步入复苏阶段。但是,事态的发展是否能如美联储这位掌门人所愿,就连伯南克自己也显得底气不足。他事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济复苏是一个缓慢过程,即便在衰退结束后,失业率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图表:伯南克说美国经济衰退可能在今年底结束 新华社发

    伯南克的表态似乎在昭示世人:被他的前任格林斯潘称之为"百年不遇"的此次大危机,不仅已使美国大伤了元气,同时也暴露了其靠"借债消费"刺激经济的模式的弊端,以及美国金融监管机制的极度不力。美国作为"世界经济驱动机"的功能已不复存在。与之相对应的是,凭借此前连续多年的经济平稳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抵御危机冲击的能力,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日渐显现,世界经济"版图"因此正在发生剧变,一个真正的多极世界业已显现

    美国是一个靠"借债"度日的高消费国家。统计数字显示,目前美国的消费支出约占全球GDP的21%。但美国人的消费支出很大部分来自向产油国和储蓄率高的亚洲国家的借款。此外,美国凭借其发达的金融体系,通过各种所谓"创新"的金融工具,将"虚拟收入"转换成个人消费信贷。但这种"创新"也同时埋下了爆发此次危机的祸种。

    当然,眼前这次危机的大爆发的根源,在于美国既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这一怪异的双重身份。这种身份使美国当政者所制定的内外政策,成了产生全球地缘政经变化和矛盾的原委。

    有关谁是此次危机的"始作俑者"的问题,权威的金融机构早已有了定论:它是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危机,但美前任财长保尔森竟把此归咎于中国的高储蓄率。他认为中国的高储蓄率对美国出现信贷泡沫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其逻辑推论是,中国用自己的美元储备投资美国国债,使美国的长期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上,促使受利润驱动的投资者购买越来越多的外国金融产品 ……

    保尔森这一恩将仇报、以怨报德的推论,遭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施蒂格利茨的驳斥:中国人的积蓄大量流入了美国当然会对美国的利率产生影响,尽管决定利率的绝不是这一点。但是,握有利率决定权的美联储本可以平复这种过度流动性。它可以提高利率,以抵抗贷款增加引发的投机泡沫。因此,错误在于美国的金融系统没有做真正该做的--控制风险并引导资本进入高收益经济领域。也就是説,美联储浪费了提高利率的好机会并为此付出了代价。施蒂格利茨认为,保尔森将爆发此次危机归咎于中国是"荒谬的"。

    历史常常会呈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有分析家认为,美国现今的处境与当年大英帝国从全盛时期走向衰落的过程相类似。上世纪30年代初的那场全球的经济大萧条,成了有"日不落国"之称的大英帝国从全盛开始走向衰败的标记,其全球经济的断地位开始逐渐被美国所取代。而今的美国今非昔比,面对当前这场堪比上世纪"大萧条"时期的那场危机,美国首当其冲受到了重创,如果有人把此次危机当作美国走向"衰落"的开始似并不让人意外。

    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也程度不同地受到当前这场危机的冲击,但在抵御和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新兴经济体在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外汇管理、完善金融机制等方面,尤其在拉动内需以抵消美国消费需求的大幅下降上体现了强大活力。

   英国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对今天的中国在抵御全球经济危机中的作用和地位这样评说:"中国比大多数国家更有抵御全球经济危机的能力,对于那些担心过于依赖美国经济的国家来说,中国提供了一个减轻脆弱性的机会。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日渐式微的迹象已经显现。"英国一家主流媒体甚至在一篇论述全球强国地位大变动的文章説,当下世界地缘经济格局正处在剧变时期,"全球霸权地位"将从一个大国转移到另一个大国。文章作者把这个国家设定为中国。

    当然,任何把当今的中国与当年取代英国的美国相类比极度不妥。况且,中国一再向世人宣告:"永不称霸"。但不争的现实是,如同英国这家主流媒体所说:"全球金融危机让美国经济实力下降,美国能否继续占据全球金融霸主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因为,中国在30年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它现在显然已经准备在全球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注和研究中国问题的分析家们注意到,温家宝总理上月在博鳌论坛表达了对中国成功抵御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的坚定信心。他还批评西方特别是美国轻率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当前这场危机的原因之一。他还告诫:如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进行重大改革,中国就不会向它提供资金。这掷地有声的表态显然表明,中国准备在全球事务,尤其是在国际金融事务上发挥积极的干预作用。

    西方媒体曾把包括中国在内的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国称之为"金砖四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年增长率仅为2.7%,而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率高达8%。其中,中国的GDP总量突破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四。印、俄、巴西GDP总量均超过万亿美元,跻身世界经济12强之列。中国、印度和俄罗斯3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一半。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仍在困扰全球经济之际,新兴经济体被视为"世界经济稳定器"当之无愧。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一员在全球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预示着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版图"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极世界正在出现;全球事务,尤其是经济事务由美国一家说了算的时代正在远去!(陶志彭)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朱恒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相关评论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艺术节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