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娱乐 正文
 
《四世同堂》引热议
 签发时间 2009-05-04
 


元秋版“大赤包”。(资料图)

    1985年的《四世同堂》被称为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电视剧,23年后重新翻拍,新《四世同堂》自然备受关注,在央视一套首播的当晚,就创下了不俗的收视率。不过,在热播的同时,该剧也面临了不少争议,尽管“冠晓荷”、“瑞丰”等人物依然出彩,但也有观众质疑由香港演员元秋出演京味“大赤包”太过戏说,蒋勤勤扮演的“韵梅”也远不如原版的有味道,争议声都集中在“京味变淡”和“新旧演员对比”上。

    争议一:配音让京味顿失

    新版《四世同堂》一播出,所有观众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老舍原著中京味十足的风格怎么不见了?还是那首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但京剧名家于魁智的版本与骆玉笙的经典版本相比较,豪气有余,苍凉不足。

    更大的质疑声出现在该剧的配音上,由于剧中演员来自五湖四海,很多对白不得不采用后期配音的方式,这让该剧的京味大打折扣,尤其香港演员元秋饰演的“大赤包”一出场的那段骂戏,虽然听着很过瘾,但一看画面,明显是在演“双簧”,味道顿失。

    对此有网友表示,老舍的老北京市井语言透着特有的幽默和韵味,没了它,就没了味道。对此,新《四世同堂》导演汪俊有自己的一番解释:“我知道这样做会引来观众的争议,但今时不同往日,创作出的作品得符合更多现代人的口味,不破不立,这也是新版破釜沉舟的一个做法。”

    争议二:元秋表演雷人

    新版《四世同堂》和老版相比,新版的演员阵容可谓“星光四射”。前晚刚播出第一集,大小人物都陆续粉墨登场,黄磊饰演的祁瑞,蒋勤勤饰演的韵梅,赵宝刚饰演的冠晓荷,元秋饰演的大赤包,性格和原著中相差无几,但“尤桐芳”和“招弟”等人物则有了些许变化,相比之下,新版的尤桐芳少了几分媚气,招弟更是直接被演绎成了现代年轻人的不谙世事。而在原著中相貌平平的草根好女孩高第,在新版中也变成了美貌的清新少女。

    部分网友认为,新版中招弟等配角的表演不够内敛,有“抢戏”之嫌,而在主角中,黄磊的表演中规中矩,蒋勤勤则有些“做作”的感觉。此外,赵宝刚饰演的冠晓荷得到肯定,而最大的争议出现在“大赤包”这个角色上。旧版中“大赤包”的演绎堪称经典,而在新版中,元秋一出场,“包租婆”的气势十足,“雷”倒了不少网友。

  争议三:造型精致时尚

    和老版《四世同堂》相比,新版在布景和人物造型上也是做足功夫。《四世同堂》描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老百姓的生活比较艰苦,因此旧版中的人物无论是衣着还是造型,都比较朴素,甚至有些灰头土脸。在新版中,尽管几个主要人物衣着仍然很朴素,但少了老版中的灰暗气息,色彩上更清新,比如蒋勤勤的一袭蓝色布制旗袍,虽然算不上华丽,但也比较精致时尚。

    网友声音

    “新版主题歌听着是于魁智唱的,于魁智唱京剧没说的,唱京韵大鼓可就不行了。还有骆先生在前边的绝唱,越发不行了。”

    “弄个香港人演大赤包,成吗?老版的经典“大赤包”是什么斤两啊,有她的大赤包在那儿戳着,任谁也超不过,任您怎么演,跟她一比,对不起,您都显得太业余了。”

    “特喜欢原版《四世同堂》里韵梅的扮演者——李维康老师!蒋勤勤一看就没遭过什么罪,官太太感太重,完全没法和李维康版韵梅相比。”

    “昨晚看了第一集,感觉挺好的,为什么大家那么多质疑声呢?《四世同堂》每个字都是老舍先生的心血,是精品。”

    “先不说对经典的颠覆。剧中烧书桥段烧的全是横排版的书。BUG做得也太低级了。那个时代主要是竖排版的书,直到五六十年代还有大量的书籍是竖排版……不过也不能怪这些主创,楼房里长大的孩子们又怎能将胡同生活过得像模像样呢。”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刘海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相关评论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艺术节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