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农村老家,总有些让人唏嘘不已的事儿。今年听到最多的竟然是相识的,或不相识的人的离去——当然不是自然故去或者病亡,而多是因为事故。
年底前,一位挚友的哥哥在村子附近的工地上,被从吊车上滑落的管道,砸得面目全非,留下年幼的孩子,年轻的妻子。
大年初二,邻庄一对年轻夫妻骑着电动车,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从娘家返回时,被一辆摩托车撞上。大人没事,孩子头着了地,没过周岁生日就告别了人世。摩托车驾驶者无证,还是酒后驾驶。
两个刚考上大学的学生,春节期间到镇上参加同学聚会,醉醺醺的开着摩托车,撞在货车上,当场殒命。因是酒后,没有赔偿。两个家庭,陷入绝望。还有一位乡亲,年仅30多岁,在家中安灯泡时不幸触电身亡。
这样非死即伤的事,听了很多,最近几年,有上升多发趋势。近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农民口袋慢慢鼓了起来;加上政府扶持、补贴,一些大件家电下乡步伐加快。可与此同时,农民的安全意识,却没有得到提升,安全的弦没有绷起来,安全事故频发。
危害最重、影响最大的当属交通事故,尤其是春节,更是高发期。现在,农村不少家庭都有摩托车、三轮车,大多数人没有驾驶证,车没行驶证,更谈不上上保险;在北方农村,走亲戚,不管你开车不开车,只要是男人,都端起酒杯。于是,在傍晚,公路上,晃晃悠悠的摩托车,屡见不鲜。
用电、消防安全隐患也不小。一些家庭电线一用就是十多年,有的甚至从来没有更换过,难免会出现老化、金属线裸露的情况,农民为了省钱,用胶布随便包裹一下,仍凑合着用。有的农户抽水浇地时,将电线拖来拖去,或随意在田间地头立一树桩,安装用电闸,给往来者带来危险。
因打工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也不在少数。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大企业打工的还好,这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通过熟人介绍,自己谋职,进了中小企业、乡镇作坊,没有合同,缺乏安全常识培训,安全没有保障。
经济发展了,安全意识却没有跟上,这是农村安全工作的现状。近些年来,农村交通安全问题,虽然有交通部门、公安交警在抓,但多数是突击性的,真正能起作用的不多。有的地方,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发放小册子、培训骨干等形式,灵活多样,向农民宣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效果不错。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特别重视安全生产,做到安全前提下的发展,这是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但安全工作,不仅是城里的事儿,也是农村的事儿;不仅是市民的事儿,也是农民的事儿。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农村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