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2月8日 这个冬天纽约的圣诞打折季
12月7日,在美国纽约繁华的第五大道上,人们从一家即将清铺关张的店铺前经过。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圣诞节前打折季的生意不太好做。据美官方数字,仅11月就有50万人失业。 新华社/路透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 (国际年终报道·特稿)金融海啸冲击全球经济
新华社记者
2008年,世界金融和经济形势风云变幻。随着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愈演愈烈,并逐步升级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已全部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增速也大幅放缓,世界经济正面临多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2007年夏,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此后,危机持续发展,导致大批美欧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甚至破产,最终在2008年9月升级为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并波及世界其他地区。
所谓次贷,是指美国房贷机构针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专门设计出的一种特别的房贷。相对于风险较低的优质贷款而言,这类贷款的还贷违约风险较大,因此被称为“次贷”。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住房市场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保持繁荣,一些银行等放贷机构纷纷降低贷款标准,使得大量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加入了贷款购房的大潮,成为所谓“次贷购房者”。
2006年,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房价下跌。房价下跌使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与此同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为抑制通货膨胀持续加息,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利率总共提升了4.25个百分点。由此,出现了大批“次贷购房者”无力按期偿还贷款的局面,次贷危机于2007年夏季全面爆发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持续动荡。
2008年3月,危机迎来了第一个“高危期”。当时,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涉足次贷业务而濒临破产,这一消息对投资者心理带来巨大冲击。最终,在美联储担保下,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公司收购。4月,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曾进入一个短暂的平静期。美国高盛公司、花旗集团等金融巨头的负责人甚至乐观地表示,次贷危机最严重时期已经过去。但到7月份,美国金融市场形势再度恶化。在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后,危机迅速升级。
9月,金融市场形势进一步恶化,次贷危机进入第二个“高危期”。9月7日,为避免“两房”破产对美国和世界金融体系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随后,美国前两大投行高盛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公司宣布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华尔街多年来由投行主导的格局不复存在。
除了“两房”和华尔街顶级投行外,美国国际集团、花旗集团等其他一些金融巨头也受到重创,不得不向政府求援。随着这些昔日声名显赫的金融巨头一个个“倒下”,投资者极度恐慌,美欧日股票市场频频暴跌。至此,由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引发的次贷危机终于升级为一场全面金融危机,并开始向美国以外的地区蔓延。这场危机势头之猛,破坏程度之烈,均创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