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虎林10月28日电 宝东镇在大力抓秋收秋整地的同时,带领收完粮的农民开始平整苗床地,秋培土秋作床,积极开发明年的农业致富项目。
日前,镇领导带领村干部组织农民在凉水泉村南部,积极筹建拥有2.2米高、180平方米高标准钢骨架育苗大棚34栋的凉水泉村水稻育苗示范小区。这是宝东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省、市大力发展高产攻关农业项目的号召,继成功建立兴华水稻育苗示范小区之后,又一个集中育苗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水稻育苗示范小区。到年底,镇党委、政府将建150栋这样的高标准钢骨架育苗大棚,相当于5个这样的育苗小区做为推广水稻大钵体超早育秧新技术的重要载体,带领农民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据估算,这样的小区一个每年就可推广水稻新技术种植面积1224亩,带动农户50多户,农民可实现增收达25万元;5个这样的小区即可推广水稻新技术种植面积6000多亩,带动农户近300户,为农民实现增收可达120万元.
这些水稻育苗示范小区将采用的水稻大钵体超早育秧新技术,是经过宝东镇两年多的试验,实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探索。该技术要点是采用稻壳床铺底、大钵体秧盘育苗、三层覆盖(即:一层薄膜覆盖、二层小棚塑料覆盖、三层大棚塑料覆盖),特点是:超早育秧,一般在3月20日开始育秧,苗在床里提前抢占积温,等苗出床后大而壮,一般带1—2片蘖;超稀植,其特点是采用434穴秧盘,每穴3—4里粒稻种;超高产,每亩增产200—300斤。种子采用生长期为135—140天的中晚熟品种。同时,该小区还将选择5栋大棚进行大钵体育苗,小钵体育苗,普通育苗对比试验,以此让农民亲眼看到大钵体育苗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为全市乃至鸡西市推广水稻超早育秧新技术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