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国内新闻 正文
 
国土资源部:中国已具航空航天遥感对地观测能力
 签发时间 2008-07-08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经多年发展,中国具备了航空航天遥感对地观测能力,已形成了由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资源卫星系列组成的空间对地观测体系。

    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全球监测、分析和模拟地球系统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我国重视对地观测领域的技术发展。目前已发射50多颗对地观测卫星,形成气象、海洋、资源和环境减灾四大民用系列对地观测卫星体系,覆盖全国陆地、海域以及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1500万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开始研制气象卫星。到现在为止,中国已成功发射8颗气象卫星,成为中国现代化气象业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列为世界天气监视网全球观测系统的组成部分。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两颗海洋卫星。2002年5月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HY―1A卫星,结束了中国没有自己海洋卫星的历史。

    中国的资源卫星计划是与巴西合作开展的,目前已成功发射了3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可向中国、巴西和其他具有接收能力的国家和地区实时发送可见光、多光谱遥感图像信息,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林业资源、水利资源等调查、测绘制图、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领域。

    中国已向空间发射了4艘技术实验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中国第一次在对地观测中将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模态微波遥感系统作为飞船的有效载荷,分别在“神舟―3”和“神舟―4”飞船上开展了对地观测实验。

    此外,中国航空遥感的基础设施和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形成30余家拥有大、中、小型飞机作为平台的航空遥感单位和企业,成为中国航空遥感的主力,在各自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航空航天遥感对地观测体系已形成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朱恒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相关评论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艺术节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