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国内新闻 正文
 
中国执政风格更加开放自信 民意表达进入互联网时代
 签发时间 2008-07-02
  中国网民应该更加珍惜这种参政议政方式,杜绝“网络暴力”等不良行为,发兴亡之言不叉腰谩骂,写载道之文不偏激狭隘,做负责任、建设性的大国网民

    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 这是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网“强国论坛”工作平台,通过视频直播同广大网民在线交流。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08年6月20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做客人民网首次同网民在线交流,中国网民倍受鼓舞,有网民甚至称,“今天应该是网民的节日。”

时政导读
    这一标志性事件,引起全世界对中国互联网的空前关注。不少外国媒体不仅对这一事件感到意外,也对中国网民已达2.21亿而成为全球最大的上网人群感到吃惊。有媒体对此的评论是,“互联网中国”在全球得到一次罕有的传播,信息时代的中国执政风格更加开放和自信。有媒体则形象比喻为胡锦涛开通了“网络民意直通车”。

    事实上,这一标志性事件在中国的发生一点也不突兀,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品格和“以人为本”这一执政理念在网络时代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在每次全国“两会”中外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都会主动表示对于网民提问的关注与感谢。在2006年记者会上他更明确表态,“中国政府支持互联网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作为人民的政府,应该接受群众的民主监督,也包括在网上广泛听取意见。”

    在近期中国抗震救灾的过程中,互联网所发挥出的包括救援进展等第一时间信息播报、寻亲及物资等海量信息集纳、汇集抗灾救灾建言、捐款捐物监督和救灾款物使用监督等功能,传统媒体难以取代。而在抗震救灾由救人、临时安置受灾群众转入灾后恢复重建、举世关注的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的良性互动,意味深长。

    

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平台,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即时性好、容易组织、交流范围广等特点。在信息公开化、行政透明化逐步推进的今天,其价值和重要性正逐渐为各级政府和领导人所感知。自去年以来,已先后有广东、江西省委书记和其他一些各级领导,采用在线形式和网友进行互动、交流。而此次最高领导人的“在线”,其意义更为重大。

    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用具体行动对互联网价值的肯定。

    由于互联网本身只是一种工具,各种信息都可以通过这一便捷的平台广泛、迅速传播,因此长期以来,对其价值争议颇多、褒贬不一、莫衷一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前不久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表示,将以创新精神加强网络建设,充分表明了对网络的功能、价值的认识和肯定。这次亲自与网民在线互动,无疑将对网络的建设与发展,对网络功能的充分发挥,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央高层对民意的重视,对在互联网时代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路径创新。

    在线交流是一种即时便捷的互动平台,便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网友和领导人进行不见面的交流,便于领导人更快、更直接、更全面地了解下情、了解社会。但网络毕竟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平台,其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人的认识和意愿。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线交流中所言,政府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而通过这样的在线交流,网友和社会可以更感性、更直接地认识到,政府、领导人对网友和社会的意见,是非常关注、非常重视的。正如一些网友所感慨的,通过此次交流,他们感到自己在网上所提的一些意见,“总书记都能看得到”。

  这还是公民有序参与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一种途径。

    胡锦涛与网民对话的事实,击破了一些西方媒体指责中国政府禁止网络言论自由的歪曲报道。网民数量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突破,使互联网在中国取得了长足发展,也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1997年中国第一个政府网站出现至今,中国政府网站目前大约有5万个。这些网站不仅成为政府部门提供信息的平台,也成为广大民众办事的平台,还成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平台。广大公民从网站上获得信息,行使了知情权,而互动部分则直接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自由表达程度最高的媒体。由于互联网跨越了国界,全球广大华人在参与中,又使网络的民意力量更加壮大。许多中国网民运用这一媒体,深度参与到公共事务之中,从而影响了一些事情的发展进程。一些重大公共政策、重要法律的制定和修订,网民的参与已经成为程序正义的基本前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以载道,舆论兴邦。在互联网使中国的民意生产力空前提高,高层对网络民意空前重视,最高领导人上网“微服私访”的网络时代,中国网民应该更加珍惜这种参政议政方式,杜绝“网络暴力”等不良行为,发兴亡之言不叉腰谩骂,写载道之文不偏激狭隘,做理性自觉,负责任、建设性的大国网民。果如此,则中国执政党和网民、政府和网民的良性互动,定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的民主政治,定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朱恒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相关评论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艺术节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