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专题 > 七一专栏 > 先优风采 正文
 
中共虎林市伟光乡太平村支部委员会事迹
 签发时间 2008-06-27

  伟光乡太平村位于虎林市东北24公里处,全村有耕地12954亩,农户320户,人口1100人,党员24人。近年来,太平村党支部按照实施“先锋工程”开展“双争双带”活动的要求,带领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各项事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比上年增长14.5%,村集体积累达到230万元。2006年,村党支部被鸡西市委授予“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荣誉称号;2007年,太平村被评为鸡西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单位标兵。

  一、打造坚强的领导班子和过硬的党员队伍

  1、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太平村党支部以建设“五个好”村党组织为出发点,把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发挥整体功效作为班子建设的根本目标。建立健全了《“双投”制度》、《村官述职制度》和《村党务、村务公开制度》等二十多项制度,实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约束人的工作机制。同时,通过座谈评议、述职述廉、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等方式,督促村干部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凡是要求群众做的,党支部班子成员首先做到,增强了说服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2、抓好党员宗旨教育。在加强班子建设的同时,村党支部每年分两批组织全村党员到省内外经济发展强的村参观学习,实地上党课,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强化宗旨意识,特别是在实施“先锋工程”开展“双争双带”活动中,党支部按照党员的居住地点、亲缘关系、专业特长划分了责任区,要求每名党员包扶责任区内的村民,做到生产示范带动、实用技术传授、市场信息提供、方针政策宣传、资金问题解决等十三项工作到户。党员是他所负责的责任区的“区长”,有事没事都要到村民家里、田间地头谈心、走访、串门、唠嗑,谈的都是致富的道儿。目前,太平村农民想致富,有党员能人出招;有困难,先向党员倾诉。2007年,太平村党支部的24名党员共帮助14户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3、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村党支部针对农民信息闭塞,想富、盼发展愿望强烈的实际,在全市率先推行了农村“信息日”制度,从报刊、电视、网络上收集农产品市场价格、实用技术、天气变化、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每个月召开一次信息发布会,编发一期“信息日”简报,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同时,建立了拥有农村实用技术图书800多册的农民图书阅览室和6台联网微机的党员信息服务站,并将管理制度和常用农业网址张贴上墙,方便农民查询。自推行农村“信息日”制度以来,全村共编发“信息日”简报25期,为群众解答技术、法律、政策咨询16次,为农民群众提供致富信息48条。

  二、发展循环式农村经济和现代化农村产业

  1、调整产业结构。为了打破太平村传统守旧的耕种模式,村党支部一班人着眼于虎林市委年初提出的“推进农村产业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总体工作思路,从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带领农民大搞产业结构调整,以完达山乳业和珍宝岛乳业为龙头,建成了太平奶牛养殖小区,并从解决品种不纯、单产不高、奶质不优的问题入手,完善了基地、农户、龙头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粮、经、饲、养殖”全面发展。2007年,共发展高油大豆种植5000亩、青储玉米1500亩、甜菜500亩、大鹅养殖21000只,粮、经、饲比例为60:29:11。

  2、建立太平农场。合理开发土地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手段。改造初期,村党支部充分利用“三江平原综合开发”的有利契机,积极跑省进京,从省农业开发办引进资金2300万元,建成了太平农场,全部资金用于农场的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时,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在江苏华西村、浙江上横店村考察学习期间,通过学习乡村企业发展和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转变了经营理念,走上了粮食加工、种子销售、化肥生产等多元化发展之路,年营业收入可达1000多万元,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目前,农场拥有耕地4万亩,田间道路畅通,水利设施完善,基本达到了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有高低压输电线路90公里,机电井140眼,大型晒水池140个,育苗大棚200栋,拖拉机165台,配套农机具455台套。

  3、组建党群农民专业合作社。针对太平村机械化水平较高的特点,党支部组织有大型机械的农户于2007年11月组建了太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3个企事业单位股东和60个农民股东组成,总股本156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财政投资100万元用于购买大型机械(村自筹35万)、虎林市农工商总公司以价值10万元的固定资产及7万元现金入股、太平村以价值26.05万元固定资产入股、太平村农民以13万元现金入股。主要开展机械整地、收获农田运输、农田基本建设等项目,推进了太平村的机械化生产力水平,农民得到了实惠。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借鉴外地经验,确定了地下排水建设项目,采取协调村企业投入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解决了项目建设缺口资金70多万元,完成了地下排水工程,管线入户210户,改厕150多户。同时,党支部争取上级资金完成了4.5公里通乡水泥路面和4条村里主要街道的水泥路面建设项目;投资3万余元改造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购置了活动室桌椅、档案柜等基础设施。

  2、抓好“三化”建设,彻底治理“三乱”。村屯的绿化、美化和净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太平村党支部共筹措资金4万元对村屯建设进行了科学的规划,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义务拉沙石500立方米修整村屯道路,修桥2座,栽花5万株,栽树80棵,为村民清运稻壳、垃圾700立方米,挖排水沟2,000米,实现了环境绿化、美化和净化的标准,改变了过去的牲畜乱放、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的脏乱差现象。目前,太平村已建成了房屋规整、路面整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花园式村庄。

  3、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村党支部把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作为新农村建设落脚点,通过举办篮球比赛、大秧歌汇演和各种学习知识竞赛,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同时,村党支部十分重视村级的基础教育,制定了“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教育奖励基金”制度,通过设立中考奖、高考奖,激励太平村的青年人勤奋学习,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目前,全村自来水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住房砖瓦化率100%,精神文明户达90%;农民综合活动场所及文化体育设施完善,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干群关系密切,到处洋溢着和谐发展的新气象。

来源: 虎林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单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相关评论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艺术节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