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国内新闻 正文
 
中科院院士回应两大学生倡议:“自强宣言”宣示了什么
 签发时间 2008-06-12
 

    新华网北京6月12日消息  5月30日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两名大学生申永磊、严中利通过新华网向全国大学生公开倡议:自信、自立、自强,做敢于承担的一代。公开信发表后,在各大网站和社区论坛中广泛传播,引起广大网民的热烈反响。6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王元给本网来信,抒发了自己对这一“自强宣言”的感触。全文如下:

“自强宣言”宣示了什么

王元

    最近看了一些报道了解到,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两名大学生通过新华网向全国大学生发了一封公开信,主要内容是倡导大学生们要自信、自立、自强,做敢于承担的一代,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被称作新时期的"自强宣言"。我读了这份"自强宣言",感触颇多。

    在我看来,"自强宣言"首先是宣示了一种承担精

神。我并不认同社会上一部分人说我们80后、90后(即80年代、90年代以后出生的这一代)是"自私的一代"、"不堪重负的一代",在我周围一直都不乏有责任心、有进取心,积极向上的优秀的年轻人,他们肯用功,为了自己挚爱的学业刻苦攻读,为了理想和信念勇于付出,他们也都是爱国的人。我相信我们年轻的一代完全有能力肩负历史的重托,他们是我们民族复兴的希望。

    每一代的年轻人都曾经背负过上一代的质疑和问询,然而他们最终都会以远远超越上一代的优势走进历史的舞台。毛主席曾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现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势头很好,但今年却碰到了很多困难,尤其经历了几次大的天灾。我们看到年轻人在灾难中迅速成长起来,他们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赤子之心参与了很多公共事务,他们在这个时候发表自强宣言证明他们长大了,成熟了,可以接受更多的重担了。

    "自强宣言"宣示了一种顽强拼搏的奋发向上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看到这次抗震救灾中许多舍生忘死、冲到最危险的和最需要救助的地方去的英雄卫士,他们当中为数最多的就是80后、90后,这种勇敢顽强的毅力和爱国精神,不由让我想起我的导师华罗庚先生。华先生有两点特别打动我:一是他凭着自己不服输的劲头和顽强拼搏自学成才。他只上过初中,即使到了美国伊利诺大学当教授,他的履历上也只有初中的文凭。这一点对年轻人奋发向上有特别大的鼓励;还有一点就是他的爱国,他第一次是19 37年在英国的时候,正值抗日战争爆发,英国人要他留下教书,他却毅然放弃这些在1938年回国,到了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他第二次是在美国,已经是美国伊利诺大学的终身教授了,但一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便带领全家急不可待地返回祖国,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从华先生这里,从我们今天的80后、90后身上,我们看到了将祖国和民族放在至高地位的自强不息精神的传递,正是源于这种生生不息的情感和力量,才使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不断的强大,不断的繁荣和昌盛。

    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原为北京圆明园学院,含有"废墟建校,不忘国耻"之意,爱国主义教育为学院多年来所坚持。我曾几次去那里访问,印象很深的是老师和同学都非常质朴,但他们意气风发,学习的氛围浓厚。这次汶川地震我们国家遭了很大的难,我们很多的同胞失去了亲人和家园,触目所及处都变成了废墟。但我们依然相信,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中国人最终都是能够战胜的。废墟上重建的,将是比以前更美好的家园。

    "自强宣言"还宣示了血浓于水、代代传承和大爱无边的民族情感。诚如两名同学在公开信里所说得那样:"我们骨子里镌刻着中华民族高贵的灵魂,流淌着五千年来奔流不息坚强的血液,铭记着在危难面前永不屈服的誓言,所以,我们会为了生命的价值和民族的重担,燃烧青春,奉献热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每一次遭受危难之际,总有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挺身而出,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接过上一代传过来的重担,用生命和热血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这次汶川地震,我们的年轻一代再次用他们敢于承担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现了他们对同胞深厚的骨肉情谊。他们在地震现场无私救人,他们全力以赴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动之中,捐款、献血、当志愿者,大难来临时,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种大爱无边的民族情感,让我切实的振奋和感动。我仿佛看到了蜿蜒千里的爱的长城,用爱筑起的长城,是任凭何种力量都无法将之摧垮的。

    自信、自立、自强--做敢于承担的一代,宣示了年轻人对祖国母亲的郑重承诺,宣示了年轻人向时代发出的最强音。我为他们能够在祖国需要之际勇挑重担而喝彩,为他们能在困境中崛起,为国家和民族注入新的、坚强的血液而自豪。我相信我们的祖国必将因为年轻人的敢于承担更加开拓进取,我们的民族必将因为他们的勇于参与更加自强不息。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朱恒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相关评论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艺术节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