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挺住”———当5·12汶川地震的消息传到千里之外的奥运圣火传递点福建龙岩时,福建民众自发在传递路线边上打出了这条横幅。天灾无情,圣火传情!完成“红色土地”龙岩站火炬接力第一棒的张湘祥说,愿把火炬的温暖传递到灾区,与灾区人民共同发扬团结、拼搏的奥运精神和老区革命精神。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面前,奥运圣火传递似乎承载着更多的含义。奥运圣火行经之处,点燃了亿万中国人对遇难同胞的怀念———火炬手向遇难同胞集体默哀,圣火传递沿途设置的捐款箱被爱心“填满”,奥运圣火团结、互助、友爱的真谛在这一刻绽放。
5月14日~16日,从“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到“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再到“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圣火一路传递,爱心一路汇聚。在圣火的感召下,红土地人民支持北京奥运、支援地震灾区热情如火、爱心如潮。
在瑞金,奥运圣火点燃的不仅是激情,也有温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火炬手“紫娃”邱李幸将自己的火炬捐献给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由基金会在6月拍卖,收入用于慈善事业。
在井冈山,观看圣火传递的群众自发打出了这样的标语———“支持灾区就是支持奥运”。传递仪式结束后,现场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排着长队,依次走向捐款箱,开始了奉献爱心、支援灾区的又一场募捐接力。
在南昌,火炬手们发起用肢体语言打手势支持地震灾区的倡议,还配上了“团结一心手势”图解──“跑动中,单拳紧握,不断挥舞”,代表力量和信心,众志成城;“两位火炬手互相击掌”代表爱心传递,心手相连;“紧紧握手”,代表和灾区人民在一起,共渡难关!这些肢体语言,表达的是让“爱心和火炬一起传递”。
在国务院将5月19日至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后,经与国际奥委会协商,北京奥组委决定,北京奥运火炬在全国哀悼日期间暂停传递。
当稍作停歇的奥运圣火继续前行时,鼓舞和伤感同在,“奥运加油”与“汶川挺住”同呼,“生命接力”和“圣火接力”同行。擦干泪水的中国人民,所有的悲痛一时间都化作无穷的力量,带着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念继续前行。
圣火寄托着对逝者的怀念。当圣火从宁波重新启程的时候,没有了欢庆的文艺表演,取而代之的是向遇难同胞致哀;数以万计的宁波市民用象征和平与新生的绿色丝带,表达对北京奥运的支持和对地震遇难者的哀思。
圣火书写着对生命的尊重。在圣火传递中,抗震英雄火炬手得到了最高的礼遇,观众给予他们最热烈的喝彩。陈飞少将用指挥抗震救灾的双手高擎着火炬,他曾率领400余消防官兵冒着生命危险,徒步70多公里穿越崎岖山路到达重灾区映秀镇展开救援,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
上海警备区司令部通讯处处长虞谦也加入了圣火传递的行列。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组织应急通讯保障组,赴四川南坝镇开设抗震的通讯枢纽,最大限度保障了抗震工作的调度和部署,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圣火凝聚了最强大的力量。圣火所到之处,大学生打出“以我丹心、祭我国殇”、“抗震救灾、你我同行”的标语;人群中呼喊着“中国加油、汶川加油、奥运加油”的口号,捐款箱上写着“传递圣火、奉献关爱”的字眼……
圣火点燃了中华儿女美好的希望。虽然四川老家茂县瞬间夷为平地,儿时的学校也变成了一片废墟,但川籍著名歌唱家、奥运火炬手廖昌永仍然反复唱响《我们的家园》,美好的希望就像歌词中写的一样,“心手相连,建设家园,为了我们的神州的美好永远”。
不灭的圣火在神州大地一路前行,向着8月8日的终点前进。它不仅象征着和平和友谊,也承载着勇气和希望!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高高擎起奥运圣火,不仅传递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也同样传递给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