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国际新闻 正文
 
中国,以开放的胸襟面对世界
 签发时间 2008-06-04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四川大地震后毅然采取接受外援等一系列开放举措,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历史感是观察、认识当代中国的必要前提。较之32年前同样发生在中国的唐山大地震,四川大地震后的应急反应集中体现了在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后,中国对进一步改革开放有着更为积极的自觉,表现出了更有承受力与包容性的自信,彰显了气壮山河的民族自尊,昭示了坦荡从容的自强,更为坚定了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自立。

  古老的中国有着沉重的历史因袭,开放颇为不易。百年来的前赴后继凝成一条道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已成为中国的国策,也因此应该成为外部世界认识当代中国的切入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新时期中国发展进程中最鲜明的特点。站在震中的废墟上,中国总理通过中外记者向世界宣布,在处理突发事件和其他问题时,中国将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永远不会改变,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永远不会改变。这已不仅仅是中国国策的庄严宣示与承诺,随着多批外国救援人员及物资的抵达,随着外国军机投入协助抗震救灾,中国的改革开放在2008年5月中下旬短短的时间内迈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一大步。

  中国的开放需要胸怀,需要胆识,需要创新。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开放也需要了解,需要理解,需要调整。偏见的产生除了居心叵测之外,缺乏面对面沟通的不了解乃至不理解也是因由之一。透明的开放有助于在客观、真实、全面的基础上实现真诚交流,也有助于减少偏见与误解,增进了解与理解。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努力实施科学发展观,奉行“以人为本”的方针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这不仅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潮流。人同此心,情同此理。四川大地震后催人泪下的抗震救灾努力之所以不仅感动中国,而且使世界动容,进而迅速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国的理解、同情与实实在在的支援,均与中国磊落从容的进一步开放密不可分。

  进一步开放使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从而为迅猛发展的全球化进程注入积极的互动因素。从增进彼此了解,到积极释放善意;从拓展相互援助的合作渠道,到推动国家关系的整体改善;从自己遭灾时接受外援,到别人遭灾时慷慨解囊,凡此种种,势必有助于阐扬国际社会的良知,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而推动建设一个更为和谐的世界。

  进一步开放的中国正在改变世界,世界正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注视中国。恰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所言,这是一个世界从未看到过的全新中国。一个正在转变、遇到众多问题,但却聚集着巨大能量和出乎预料的能力,并展现出共同的人性之美的国家。

  汶川大地震向世界表明中国已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也使人们看到了中国的未来,那就是一个更加开放及充满自信的国家。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编辑: 朱恒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相关评论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艺术节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