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14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介绍国土资源部门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14时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介绍国土资源部门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政府网 李非 摄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贠小苏]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中国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借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国土资源部,代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专家、职工,对在这一次特大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
这次特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重灾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四川、甘肃、陕西等受灾严重的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是中国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区。这次地震前,国土资源部对受灾区域中的41个县地质灾害的隐患点进行过普查,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4929处,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58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271处、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817处,这些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威胁着94万多人的安全。
根据最近几天航空遥感资料的解译和我们派出专家的实地调查,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许多地质灾害隐患点已经成灾,巨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造成许多建筑物和民房倒塌,造成了人员的大量伤亡,也使公路、铁路、桥梁、通讯等大量基础设施摧毁,地震引发的大量的地质灾害造成了灾区的巨大损失。我们根据航空遥感资料和专家实地调查初步分析,汶川特大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呈现出这样四个特点: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持续长。
我们从带来的几张图可以看出来,大家可以看看汶川县映秀镇航空遥感地质灾害影像图,这张图是我们5月14号航拍下来的,这张片子涉及的范围是24平方公里,崩塌、滑坡、泥石流上百处,没有受到地质灾害影响的面积只占了24平方公里的20%。
国土资源部没有直接参与建立灾后重建基金的相关工作
新华网消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14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介绍国土资源部门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贠小苏表示国土资源部没有直接参与建立灾后重建基金的相关工作。

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14时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介绍国土资源部门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图为现场展示的5.12地震灾区堰塞湖分布遥感影像图。中国政府网 李非 摄
国土资源部:截至21日,灾区一共发现有34处堰塞湖
新华网消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14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介绍国土资源部门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贠小苏透露,截至21日,航拍资料显示灾区一共有34处堰塞湖。
国土资源部:现在发现的堰塞湖的险情是很严重的
柳源说,应该说我们现在发现的这些堰塞湖的险情是很严重的,现在国土资源部已经配合水利部派出专家,到现场逐一核查。因为现在堰塞湖有的地方水位越来越高,现在担心的是万一有决口,影响会很大,所以专家在今天已经出发。我要补充说明的是,为了确保安全,堰塞湖如果溃坝,影响到的范围会很广。

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14时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介绍国土资源部门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图为现场展示的5.12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中国政府网 李非 摄
国土资源部采取三方面措施防范灾区堰塞湖溃坝
殷跃平说,地震发生以后,我们一直对34处堰塞湖高度重视,因为在龙门山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地震以后堰塞湖溃坝引发的灾害,例如1933年的茂县地震。现在对34个堰塞湖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
重建过程如有不当建设活动 仍然会引发地质灾害
贠小苏表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所在地区处在我国地质断裂带上,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地区。由自然因素,特别是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隐患是一个长期的事情,现阶段要研究解决好因为地震引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显性处理问题,而长期看又要做好自然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和危险问题。除了降雨以外的自然因素,我讲的人为因素就是在下一步的灾区恢复重建中,以及以后人们进行的各种建设活动,如果有不当的建设活动,仍然会引发地质灾害。所以,治理地质灾害是一件长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