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虎林新闻网 > 国际新闻 正文
 
各地谷物收成即将入市 亚洲粮食危机将开始缓和
 签发时间 2008-04-28
4月24日,一名顾客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林顿的好市多超市内选购大米。随着国际期货市场大米价格屡创新高,美国最大仓储式会员制销售商、好市多仓储公司旗下的一些超市已开始限制大米和面粉的购买量。

  随着各地的谷物收成在未来几个星期陆续流入市场,亚洲的粮食危机将开始缓和,不过,决策者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并开始注重如何使粮食生产力得到长期并可持续的提高。

  据联合早报网报道,经济学者和分析家指出,亚洲各国由于担心食品短缺和粮价暴涨的问题,纷纷实行食品出口限制及提供粮食津贴等措施,一下子就扭转推行多年的经济改革;这行动使得通货膨胀加剧,也在社会上制造了恐慌。

  菲律宾国际稻米研究所(IRRI)社会科学部代主任巴克说:“目前这场稻米危机,似乎是人为的,我们限制出口。在进口国方面,一些国家尝试囤积食品,所以造成了现在的情况。”

  去年,印度和越南宣布禁止出口白米,以确保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内需和抑制涨价;印尼和菲律宾也因为提供大量粮食津贴,导致政府的预算开支大增。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马尼拉代表鹤见和幸说:“目前并没有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各国是根据国家安全的考量而实行管制。当2008年的各国谷物收成情况较明朗时,我希望一些国家能放宽或取消出口禁令。”

  分析人员指出,这次的粮食危机不仅挑战亚洲各国推行自由贸易的决心,同时也揭露一些看起来基础健康的经济体所存在的弱点。

  自十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后,亚洲区域经济体大刀阔斧推行改革,贸易活动和银行的资金基础已大有改善。不过,由于缺乏强稳的福利制度,为国内贫困群体提供安全网,一些政府仍旧依赖以粮食和汽油津贴,作为它们主要的社会政策。

  分析人员说,物价控制是快速的解决方法,却会对政府财政造成沉重的负担;日子久了,将难以收回这项措施。分析人员因此建议,各国政府应通过针对性的经济措施帮助穷人,同时刺激国内投资活动。另外,政府也应该增加投资在农业灌溉项目、如何增加收成的研究,以及改善科技来提高粮食的产量等,以谋求长远的解决方案。

  分析人员还建议,目前各国在米价开始回稳前应保持冷静,努力消除人民的恐慌,让他们对国内粮食供应恢复信心。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朱恒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相关评论
 
 东北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新浪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大冬会 | 文明网 | 艺术节官网 | 中国政府网 | 央视网 | 凤凰网 | 虎林吧 | 中国天气
 黑龙江地市新闻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绥化 | 黑河 | 鸡东 | 虎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