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岗镇六人班村位于杨岗镇东5公里处,是杨岗镇第二大村。全村有7个自然屯,585户,1882人,有耕地1.9万亩,2007年,全村人均收人4600元,六人班村被虎林市政府授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标兵,党支部被虎林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期以来,六人班村农民习惯于种水稻、大豆、玉米,辅之以白瓜、甜菜和养奶牛、肉牛等。为了转变农民的传统种植、养殖方式,解决该村信息传递不灵,科学种田水平不高,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困难等实际问题,在省科技厅和鸡西、虎林市科技局的关怀和支持下,于2006年6月建立了“奔小康科普书屋”。科普书屋建立以来,他们从加强科普书屋建设入手,以发挥科普书屋作用,带动农民科技致富为目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带动了农民科技致富。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奔小康科普书屋”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年来,六人班村领导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民科技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更好的满足村民学科技、学文化需要的高度,把“奔小康科普书屋”工程作为促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纳人全村工作的重要日程。根据村领导变动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长任副组长,妇联、植保、团支部书记、会计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科普书屋领导小组,并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层层落实了工作责任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奔小康科普书屋”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奔小康科普书屋”工程的顺利进行。
创造条件,争取支持,切实加强科普书屋硬件建设
六人班村是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由鸡西市和虎林市科技局共同负责包扶。在建立省级科普书屋过程中,他们抓住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机遇,村里投入少部分资金,把原来的办公室进行了粉刷,购买瓷砖,铺设了地面。在此基础上,他们积极争取包扶部门的支持,于2006年6月,由省科技厅和鸡西市、虎林市科技局为六人班村赠送科普图书、杂志等1万多册,鸡西市和虎林市科技局为六人班村解决电脑3台,电脑桌椅3套,打印机1台,图书柜3个,办公桌椅2套,同时,为六人班村建立了科技信息服务站。目前,六人班村科普书屋已经建成了集图书、网络、影像三位一体的标准化科普书屋,2006年底,被省科技厅授予“奔小康科普书屋”工程试点工作优秀图书室。
强化管理,完善机制,不断提高科普书屋服务功能
按照科普书籍的种类和用途,六人班村把书划分为农业、养殖、教育、机械、艺术、医药卫生等9个类型,并按划分类别和顺序存放,做到分类清晰,摆放有序,整洁规范。同时,在加强科普书屋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从完善科普书屋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入手,设立了兼职图书管理员,建立了图书管理制度和图书借阅制度。科普书屋做到“七有”:即有专职书屋、有科普书屋工作领导小组、有工作责任制、有管理制度、有专职图书管理员、有借阅登记簿、有阅览情况反馈记录,由于该村对科普书屋管理严格,制度健全,既方便了农民借阅,又提高了阅读效率,大大提高了科普书屋的服务功能,受到该村农民的高度赞扬。
推广科技,促进文明,充分发挥科普书屋应有的作用
六人班村科普书屋建立时间虽短,但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领农民科技致富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是转变了思想观念。过去村里有些农民思想保守,习惯于种一些传统的作物,如水稻、玉米、大豆和养奶牛等,科普书屋建立后,一些科技示范户和农民三天两头到科普书屋借书,参考科技,安排生产,还有的农户计划栽植葡萄、建立建蔬菜大棚等等,农民已经从原来传统的农业生产走向了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道路。
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六人班村以科普书屋为依托,先后举办了水稻新基质育苗新技术和奶牛养殖、大豆种植技术等培训班,参加农民共100多人。通过举办了水稻新基质育苗新技术培训班,加速了全村水稻育苗新技术的推广,为新上水稻新基质育苗新技术项目提供了技术保证,目前,六人班村四队已建立水稻新基质育苗大棚32个,预计2008年种植水稻800亩,平均每亩可增产200斤左右,增加效益140元。通过举办奶牛培训班,提高了全村奶牛户的饲养、管理及综合防治技术,2007年六人班村共养奶牛580头,均无传染病和重大疫病发生,每头奶牛日平均产奶量达25公斤,总收入达280多万元。同时,结合第19、20届科普之冬活动,在全村农民中掀起了读书的热潮,把科普书屋变成了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推广科技成果的阵地,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例如六人班二队村民曹瑞林,养猪多年一直徘徊不前,通过借阅《新编实用科学养猪》,学到了养猪技术,提高了饲养管理和防疫水平,同时开阔了视野,扩大了规模,2007年,在虎林市猪乙型脑炎等病大发生之年,她饲养的猪长得膘肥体壮,收入近五万元,实现了经济上的大翻身,开始走上了致富路。外来户李国文到六人班村后一直养羊,效益并不理想,村里建立科普书屋后,李国文经常到书屋借阅科学养羊等方面书,从中学到了许多技术,掌握了预防方法,羊群逐渐发展壮大。
三是便于查找和发布信息。为了充分发挥村里现有的电脑、电视的作用,他们以科普书屋为基地,建立了局域网,成立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进行农业、科技、党建、教育等资源整合,让农民在科普书屋直接查阅料和发布各种信息,一年来,农民通过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和各种信息150多条。
四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由于村党支部经常利用光盘、图片在科普书屋播放一些农村典型,使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村规民约有了新的认识,同时,通过举办文艺演出、秧歌表演、不定期出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板报等活动,既让农民学到了科学技术知识,也丰富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一些道德建设、乡村文明、知荣明耻等方面的书,大大的净化了农民的心灵,有效地刹住了打架斗殴、迷信、赌博等不良风气,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增强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亲和力。
一年多来,六人班村科普书屋虽然在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引领农民科技致富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书的数量和种类仍然满足不了农民对科技的需要,图书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农民经常读书的习惯还没有形成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加强和完善。今后,六人班村还要继续努力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普书屋的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