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唤醒了这片沉睡的荒原,也繁荣了虎林的文化事业。当广大转业官兵浩浩荡荡向北大荒进军时,我国著名诗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于1958年2月23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向地球开战》的诗作,诗的“题记”中写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士,有不少同志将赴全国各地,参加国营农场的生产工作,作此诗以壮行色。”
郭老在诗中鼓励军垦战士:
卓越的人民解放军的将士们,英雄们!
你们是六亿人民中的精华!
你们在党的领导下,
在毛主席的教导下,
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联军打成了流水落花。
你们把中国的天下,
变成了六亿人民的天下……
现在你们有不少同志解甲归田,
不,你们是转换阵地,向地球开战……
赶快向地球开战吧,
同志们!
无论在天涯海角,
让我们陷阵冲锋!
郭老的诗很快在北大荒军垦战士中传诵开来。军垦战士、河南信阳步兵学校政治部宣传助理员徐先国少尉,读了郭老的诗很受感动,写了《永不放下枪》一诗回赠郭老。发表于1958年5月7日《人民日报》。诗中写道:
感谢郭老称赞
我们去向地球开战
举起科学的大旗
冲过艰难战胜自然
一颗红心交给党
英勇解甲重上战场
不是当年整装上舰艇
不是当年横戈渡长江
儿女离队要北上
响应号召远征北大荒
用拿枪的手把起锄头
强迫土地交出食粮
让血迹侵染的军装
受到机油和泥土的奖赏
让子弹穿透的疤伤
在黑土地上泛红发光
一颗红心交给党
英雄解甲永不放下枪
农垦部王震部长看到此诗非常激动,立即挥毫给徐先国写信说:“你唱出了我的心声,我相信,我们成千上万的同志都会同你合唱。……我已请总政慰问团的同志把它谱成歌曲。我建议你把这两句改成这样:让胜利光荣的军装,受到机油和泥土的奖赏,让坚强有力的臂膀,在黑土地上焕发红光。”从此这两首诗,拉开了北大荒军垦文化的序幕!紧跟垦荒者的脚步,来自全国各大军区,各兵种的20多个文艺团体近2000多名文艺工作者相继开进虎林和各个农场。各农场分别成立了文工队。同时在农垦局局直机关的虎林镇成立了北大荒文艺社、北大荒画报社、农垦报社,在农垦局会演时,演出了如《红霞》、《红珊瑚》、《洪湖赤卫队》等歌剧,演出水平在当时堪称国内一流。继而话剧《北大荒人》从舞台走上银幕;舞蹈《春归燕》也从边塞飞进中南海,轰动神州的《红灯记》(原名《革命自有后来人》也是出自虎林的军垦战士沈默君、罗国士之手。作家林予同志深入八五三农场体验生活,创作了《雁飞塞北》长篇小说。符钟涛同志深入八五二农场,创作了长篇小说《大甸风云录》,这两部长篇小说都以十万官兵“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进军为历史背景,塑造与刻画了军垦农场形形色色的种种人物形象,两部小说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北大荒创业年代的历史画卷,出版后在全国反响很大。之后,作家郑加真的长篇小说《江畔朝阳》,常青和罗国士的长篇小说《三色水》也相继出版,在文艺界产生轰动效应。尤其郑加真的《江畔朝阳》,被日本出版商翻译出版,使北大荒的历史画卷展现于世界各地。
同时,以张作良、晃楣为代表的北大荒版画也呈现给全国人民,其中有晃楣的《春到荒原》、《金色的海洋》和张作良的《冰上行》等,真是绚丽多姿,光彩照人。军垦文化伴随着垦荒大军的节节胜利,在北大荒这块黑土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