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荒原上第一缕军垦火光
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八五O五部队(五师)上校副师长余友清刚从朝鲜战场胜利归来,即奉铁道部司令员王震将军关于建立军垦农场的指示踏查了虎林地区的荒原,并于10月14日率领500多名指战员和在伊春汤旺河完成林业铁路工程的河南劳改支队管教干警220人,劳改犯5074人,从伊春出发于10月22日来到虎林西岗筹建国营农场。这位雇农出身历经百战的老战士率领指战员开进虎林后,受到虎林县党政机关及广大工农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他们腾出办公室,让出房屋安置复转官兵居住,彼此热情相待,情同手足,亲如一家。接着余师长带领全员人马,从当年日本关东军的秘密仓库里捡来废铜烂铁;从日本军营的废墟堆里捡来砖头、石块;从开拓团的破房里拆除木料,一边修建办公、居住场所,一边制作垦荒工具,一边进行系列的开荒准备。1955年元旦,在一片欢庆声中,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八五O部农场”建立!八五O的名字是以原部队番号八五O五取了前三位,预示军垦农场的建设要按“八五”系列从零开始。
1955年3月,当积雪消融,万木复苏的北大荒春天姗姗来迟时,他们已经做好了开荒前的一切准备。在打好防火道和严密防范的情况下,开始点火,荒地上燃起了第一缕火光。接着火龙飞舞,星火燎原,那茫茫的荒野很快成为一望无垠的黑色地毯,只待垦植。1955年4月正式开犁。由于荒原上缺乏排水设施,地下水饱和,仅有的几台斯大林80号拖拉机发挥不了威力,于是在余师长的带领下采用人拉犁开荒。开始50人一付犁,后经改装犁铧只用20人拉一付犁。在辽阔的荒地上,人们喊着号子,排成雁阵,奋力牵引着大犁。只见一条条黑油油的筏片闪出明亮的光泽,散发着泥土的芳香。紧接着农场大量购进各种型号的拖拉机,开荒犁,开展了全面的机械垦荒。他们随机应变,以拖拉机开岗地,以人拉犁开湿地,然后再成方连片,就这样,当年就开出荒地144340亩,春播38000亩,当年获得大豆亩产89公斤的好收成,粮豆总产量达3382.20吨。使垦荒者和当地群众看到了农业机械化的美好前景。
八五O农场的建立,吹响了向虎林荒原进军的号角,也开启了开发东部边疆的大门。一向沉静的虎林西岗,很快喧嚣起来。在西岗路北的开阔地上,耸立起一幢4层的850农场场部大楼(现虎林市市委、市政府第二办公楼)。
二、母鸡下蛋 以场扩场
1954年9月,在王震将军向余友清副师长交待任务时,就一再强调:“你先带部分部队去虎林建军垦农场,你们是打头阵的,是去点火的,得搞个样子,以后要大发展,要母鸡下蛋!”按照王震将军的意见,八五O农场在认真总结建场一年的经验后,先后派出三个踏查小组,分赴穆棱河南北,饶河、乌苏里江西岸以及宝清县完达山北的南横林子、大和镇一带进行实地踏查,为第二年扩建新场选择开荒布点的位置。1956年3月原铁道兵九师副师长老红军黄振荣率领工作人员奉命去宝清县的南横林子筹建八五二农场。八五O农场副场长李瑶含奉命去迎门顶子(现迎春镇)筹建八五四农场。这一年,八五O农场共调出150名干部、三个中队分别去穆棱河南的一颗树、小西山、迎门顶子、交通部(现皖峰林场)、南横林子等地新建农场。1956年4月,大地刚刚解冻,按照王震同志的电示,八五O农场抽调了2000余名铁道兵复员战士和劳教人员。突击修通了密山到虎林和宝清的公路,以迎接大批铁道兵复转军人进入垦区。1956年5月,国务院成立农垦部,王震将军任第一任部长。6月铁道兵农垦局在密山成立,成为国家农垦部的直属垦区。随后,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各部队,第二、三、四、五、六、九、十一等七个师的转业复员官兵17400多人,先后从全国各地进入完达山南北、穆棱河两岸的各开荒点,相继成立了八五一、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八五八农场。又将原有的金沙、永安农场改名为八五五、八五一O农场,将青山农场改名为八五六农场,密山农场改名为八五七农场,将原牡丹江青年垦荒队改名为八五一一农场。至此,铁道兵农垦局所属从八五O到八五一一共12个大型国营农场群相继成立。八五O农场真正成为虎饶垦区的摇篮和军垦战线的尖兵。余友清场长也成为三江平原南端广大复转官兵和垦荒战士十分崇敬的垦荒元老,他的名字不仅载入虎林的史册,也载入我们共和国的军垦史册。
三、浩浩荡荡的垦荒大军
1958年1月24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3月12日中共中央八届二中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通过《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解放军总部、空军、海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各部队,由北京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福州军区,以及志愿军总部,各部队院校,浩浩荡荡的大军从四面八方陆续乘专列开往密山。总共为58700人,其中奔赴虎林的有41000多人。由于运输车辆严重不足,预备第六师的转业军官提出徒步奔赴虎林八五八农场的倡议书,当即受到王震部长的表扬和兄弟部队的响应。4月14日清晨,一支千余人的复转军人垦荒队伍,雄赳赳、气昂昂的沿虎密公路向东行进。王震部长握着转业军官的手说:“到八五八农场要走300华里的路程,你们要发扬部队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你们这种革命精神将载入农垦史册!”就这样,预六师的一千余人迈开双脚,各自背着简单的行李,以领队红旗为向导,从密山县出发,徒步向虎林县的八五八农场挺进。一路上很多人脚上打起血泡,走瘸了,大家互相搀扶,互相照顾。当天晚上他们到达距密山80多华里的杨岗乡。指挥部传来口令,停止前进,就地宿营。于是各自摸黑找地方,有的在老乡家的草棚里打开行李过夜……。一批分配到八五O农场的转业军官,从密山下了火车,就挑着行李、背着背包有的还背着孩子,步行一百多华里,进入穆棱河两岸的垦荒网点。
1958年8月29日,党中央在北戴河会议上做出了《关于动员前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远在1955年王震将军即从四川省动员了198名支边青年开进八五O农场。1959年9月,来自山东烟台、诸城、济宁、临沂等2市18县的34800名支边青年也分批来到虎林,虎林又成了广大复转官兵和支边青年会聚的大本营。虎林处处一片欢腾。沉睡的荒原醒来了,操着各种乡音的垦荒战士们紧紧地战斗在一起。山东支边青年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老职工,不少家把热炕让出来给支边青年住。支边青年能吃苦、干劲大,有的女青年光脚在烂泥里背麦捆。共青团员们还组织了“青年先锋突击队”,一个个生龙活虎,干劲十足。后来,这些支边青年大部分在北大荒扎下了根,安下了家。不少山东姑娘与转业军人组成了美满家庭。
在浩浩荡荡的垦荒大军中,还有一支特殊的垦荒队,这就是反右斗争扩大化所形成的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1327名右派分子和300名反革命分子,分配到北大荒接受监督和改造。农垦部曾发出通知,提出对右派分子的管理要与劳改犯严格区别,对他们主要是教育改造,劳动锻练,当然更不能歧视虐待。这批右派有800名被分配在八五O农场,其余分配到八五二农场。
这批特殊的垦荒队员中,有当代著名诗人艾青,那时他被错划成右派,王震部长将他安排在八五三农场,让他担任一个林场的副场长,场里给盖了与总场领导相同的小木屋,并让其与妻子高英住在一起。王震部长向场领导交待说:“在政治上要帮助他,使他赶快摘掉帽子,回到党内来。”
荣获斯大林文学金奖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作者丁玲和她的丈夫陈明,也被安置到八五三农场,后又安置到归铁道兵农管局管辖的汤原农场。她要求在畜牧队里喂鸡。后来在扫盲运动时农场决定让其担任畜牧队业余文化教员。他们忍辱负重,在北大荒整整呆了十二年。
当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杰出的杂文家聂绀弩,当时被分配到八五O农场4分场2队,那年冬天,因他年老体弱,外出干活有困难,照顾他在宿舍烧炉子,他不慎失火将一栋宿舍烧掉,因此以纵火犯投进班房。后来多亏其老伴从北京赶来,几经周旋救他出狱,被分配到《北大荒文艺》做编辑工作。
原《人民画报》社副主编丁聪,来虎林后被分配去修五一水库和云山水库,后来王震部长倡议编辑《云山水库画册》,丁聪被指名抽调担任编辑。画册出版后,便留在《北大荒文艺》当美术编辑,笔名:阿农、学普,经常为北大荒文艺的作品搞插图。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著名编剧沈默君、罗国士等也被分配到宝东中学任教。
著名作家吴祖光和著名电影演员李景波,也先后被抽调参与话剧《北大荒人》创编,他们提出许多有份量的修改意见,使《北大荒人》剧本,博得全国的赞扬。正是这一大批复转官兵、支边青年和来自各方面的垦荒战士,垦荒者在虎林立下了汗马功劳,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发扬和树立了北大荒精神。
不能忘记,他们在垦荒初期,以连队为单位,在不同的区域,找高燥的荒坡,挖开第一锹土,这就是垦荒新村,紧接着便搭起小马架,升起缕缕炊烟……
不能忘记,他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顶火红的烈日在草原上开荒;冒零下三十多度的风雪严寒在完达山里伐木;趟三尺多深的积雪在河上捕鱼;顶瓢泼大雨在开沟修水利,处处表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虎林人民是有口皆碑的。广大垦荒战士,就是人们所称赞的是一群为北大荒建设而献身的群体。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把毕生和子孙后代都献给了北大荒建设壮丽事业。尔今,在虎林的大地上垦荒者的第二代、第三代也茁壮成长起来。有的已走上虎林与国营农场建设的领导岗位和成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1958年11月局县合并时,当时虎林县总人口只有98000多人,现在已达到300000人,其中国营农场总人口为92000多人,占虎林总人口的30.7%。两个林业局的总人口为5万人,接近虎林总人口的16.7%,农场、林业局合计为14.2万人,占虎林总人口的一半。在地方财政收入上,市属、农垦、森工这三大块的税收比重,九十年代初基本是各占三分之一。1996年市属47%,国营农场33%,森工24%,到2000年已调至63:24:13。市属比重逐年上升。国营农场所占比重趋向稳定,森工系统因采伐任务调整比重逐年减少,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实证明,虎林的巨大变化是在军垦事业的强大推动下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军垦事业的大发展,便没有虎林的今天。虎林的兴旺发达是与当年开发虎林的广大复员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支边科技人员、支边干部以及虎林的广大人民群众并肩战斗,奋力拼搏分不开的。在虎林的发展史上,永远镌刻着他们的丰功伟绩!虎林军垦之光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