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到了,我象往年一样来到鲜花店,为我的母亲选了一束最鲜艳的康乃馨。尽管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了,我还是每年都送花给她老人家,就是希望她老人家在天堂的节日里能有鲜花相伴。
最近,可能是工作紧张的原因,在思想松弛的时候,母亲的音容笑貌常常浮记在我的脑海,更加重了我对母亲的思念,我总想为我的母亲写点什么,以寄托我心底无尽的哀思。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她中等身材,浓眉大眼,在世的时候,我常常夸她老人家年轻时是个美女,父亲娶了她算是艳福不浅。母亲一生干净利索,这种良好的习惯一直影响到我的现在。
她没上过一天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她一生养育了六个子女。五八年,父亲和母亲领着我哥和大姐,随着王震将军的十万大军,从遥远的河北来到虎林这片亘古荒原。我的父亲随着大部队先行开赴东北。那时我哥只有四岁,大姐还是母亲襁褓中的婴儿。从来没有见过火车的母亲,领着我哥,抱着我姐,挎着大包小裹,从河北一条山沟里登上了开往东北的列车,在锦州车站换车时,面对纵横交错的列车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哥走失了,性格一向和风细雨的母亲,就象疯了一样,顾不上多年积攒的行李家底,抱着我大姐在纷乱的人群里四处穿梭呼唤寻找。后来,母亲跟我说当时她快崩溃了,当在站台上找到我贪玩的哥哥时,母亲搂着他禁不住失声痛哭。经过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从八五七农场一下车,面对无边的荒草甸子和低矮潮湿的地窨子,母亲当时就傻眼了。后来母亲跟我说,那时都不知怎么过来的,什么都没有,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母亲既要照顾一家老小,还要参加连队繁重的生产劳动。每天早晨三点天还不亮就起床,准备全家一天的伙食和劳动工具,等一切都准备妥当了,还要把哥哥姐姐招呼起来照顾好。每天五点种迎着还没有散尽的露水,母亲就领着哥哥,背着大姐参加连队的生产劳动。那时侯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条件是难以想象的,不用说荒草甸子的积水烂泥没膝深,单就小咬、瞎眼蒙、蚊子轮番轰炸就让人难以忍受,母亲与男人们一起干活劳动,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坚强的她从没有叫苦叫累,始终争当着生产模范。六一年,随着二姐的呱呱落地,母亲肩上的负担更重了。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期间,母亲把微薄的口粮省下来给我的哥哥姐姐们,自己舍不得吃一口。长期的营养不良,还要参加繁重的生产劳动、照顾一家人的生活,母亲的体重只有80来斤,落下了一身的疾病。
六三年,由于父亲工作的变动,我们一家从农场搬到现在的迎春镇,父亲和母亲到饭店上班,那时侯家里的情况才开始略有好转,母亲在饭店当服务员,每天起早贪晚,并且三姐和四姐相继降生,还要照顾孩子们,面对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倔强的母亲从来没有抱怨过,把一切都打点的井井有条。然而,好景不长,六六年开始的铺天盖地的文化大革命改变了我家平静的生活,父亲被打成右派和走资派,关进了牛棚,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全家人的重担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受父亲的牵连,母亲也被饭店清了出来,没了工作,全家的生活更是举步维艰。走投无路的母亲,靠四处给人打小工挣点微薄的收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后来母亲打听到砖厂挣钱多,就主动到砖厂干临时工,母亲是砖厂唯一的上砖坯和出窑的女工。当时,砖厂主要是手工劳动,上坯和出窑是最苦、最累的,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母亲推着独轮小车,走着泥泞的小道往窑里上坯,要强的她不肯比男工们少装一块砖,手磨破了,用白布一卷,咬牙挺着干。最苦的还是出窑,六七十度的高温里,不用说劳动,即使在里面站一下,也受不了,在那种环境下母亲与男工们一起出窑,一干就是五、六年。六九年,母亲怀上了我,挺着大肚子的母亲,照样在砖厂干重体力活,后来母亲跟我说,人都夸你命大,怀你七个多月的时候,她还在砖厂推车,别人都以为你保不住了。我深深地理解我的母亲,那个时候,是母亲最艰难的时候,父亲被打成右派挨批斗,邻居朋友对我们一家人象对待坏人一样,离得远远的,幼小的哥哥姐姐们等着母亲照顾,苦难无助的母亲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我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降生了,因为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母亲已经没有了奶水,为了让我能够活下来,有个好身体,母亲把家里微薄的大米不辞辛苦每次几勺熬成粥,用嘴把米粒细细嚼碎喂养我,在母亲的悉心照顾下,我和哥哥姐姐们一天天成长起来。
母亲一辈子没念过书,是母亲最大的遗憾。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母亲平常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我刚一懂事母亲就不厌其烦的教育我人穷不能志短,以至于这种思想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大脑。小时侯见到别的孩子吃好东西,我怕自己嘴馋受不了,总是跑回家一头扑到母亲的怀里,长大以后,别人的东西即使再好,我也没有贪婪的欲望和据为己有的心。母亲不仅对自己的儿女疼爱有加,还有一颗善良的心。家里包个饺子、做点好吃的,她总是让我们给邻居家送点。我上初中的时候,班级有个同学家住东方红林业局的深山林场,母亲瘫痪在床,生活贫困,上学始终没有固定的住所。我把他的情况说给母亲,母亲当时就说,让他上咱家来住吧。母亲当时全然没有考虑我们一家六口挤在一个只有四十平米的房子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现状,我的同学由于常年没有人照顾,身上长满了虱子,母亲象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给他洗涮,精心照料他,同学在我家一住就是一年多。象我同学这样在我家借宿半年以上的人就有四、五个之多。母亲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片爱,从来没有图求任何的回报。她没有文化,没有高深的理论,始终就是用这种高尚的品行教育和影响着她的子女们,温暖着她身边的人们。2005年的早春,一个凄冷和低沉的傍晚,正在乡下的我接到姐姐的电话,说正在灶前做饭的我的母亲摔倒了,我急急冲冲地往家赶,在回家的路上迎面而来的是一辆呼啸的救护车,躺在里面的就是我的母亲,因突发脑溢血我的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她老人家走的是那么的匆忙,我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来得及跟她老人家说。母亲就是这样,从来不想给自己的儿女们带来什么负担,即使离开我们也是选择了最不给子女增加负担的方式。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眼睛始终是湿润的,母亲在大门口迎送我的身影和在饭桌前为我剥鸡蛋的情景就在我的眼前。母亲,儿子还没尽孝你就悄声地离开了我们,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母亲,你在天堂安息吧,你的儿子流淌着你的血液,继承了你忍耐、善良、坚强和不畏困难的性格,将按照你老人家的教诲永远向前。